向暖直接烧了一壶热水拎到山上。
等她到山上的时候,刚才那地方已经不见那四个人了。
向暖沿着山上的小阶梯走了几步后看到那四个人已经摘了起来了。
向暖也没打扰他们,喊了一声三奶奶就把水壶放在旁边后就继续往山上走去。
等下午三点,就有人陆陆续续下山了。
路远的比如七大队,他们走回去还要一两个小时呢。
山下,老倔头以及向暖从公社里喊来的小林跟叶云芳,四个人分成两队,将众人摘的茶籽分别过称,然后记下大队名称跟名字以及份量。
确认无误后就在后面签名,不会写字的就摁手印。
陶三奶他们距离镇上也不算近,所以三点半就带着三个孩子下来了。
四个人一天下来把带来的蛇皮袋摘满了不说,四个人的背篓里都还有大半。
一共两队在称重,他们是奔着向暖负责的那一队去的。
向暖忙着称重记录,也没注意到,等他们走到跟前了她才反应过来。
“三奶奶。”她喊了一声。
陶三奶笑了应了一声:“给称一下。”
茶籽是比较压秤的,一蛇皮袋的茶籽少说也有七八十斤,再加上他们背篓里的,加在一起也有一百四五十斤。
带皮的是两分一斤,掉在地上的都是没有皮的,这种两分五厘一斤。
不过这种出油率可能不高,但又不能不捡,不捡的话明天开春就全发芽了,到时候还要麻烦。
所以向暖就也收这种,这样明年就不用再走一道程序了。
有壳的按照两分钱一斤来算,一百三十斤,没壳的两个小的也捡了有十五斤,那一天下来也将近三块钱了。
一个老太婆带着三个小孩,一天就挣了三块钱,这可是平时的两倍还多。
他们五大队,一个工也就两毛多钱,一天一个工。
当然了,这笔巨款也不是全部归他们。
还要交一部分给大队。
其实这个年代也有人出去打工的,不过都是强壮年,出去干的也都是体力活儿,基本都是熟人带熟人。
这些出去打工的人挣得钱回来后要上交一部分给村里。
算是他的人头税。
所以他们今天挣的钱也要交一部分给大队部。
他们四个人的份量是写在一块的,向暖登记完了后就让陶红做代表签字。
陶红签字的时候道:“大姐,你跟之前可不一样了,今天的你可真威风。”
向暖拍了下她的脑袋瓜子:“你好好读书,将来当国家干部,肯定比我威风。”
陶红吐吐舌头。
陶竹看着她问:“大姐,你给陶天翔的书包是从哪里买的啊,我在供销社都没看到。”
向暖一怔,看向陶天翔。
陶天翔一直在看着她,等她的眼神一扫过来,小孩别扭的立刻将眼神挪走了。
“我在县城里买的。”向暖道。
包的款式肯定是这个年代的款式,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比如扣子。
现在的这种书包扣子是铁的,很容易生锈,但向暖买的那上面的是做了处理的,不会生锈,一擦就雪亮。
“那我攒够了钱你可以帮我买一个吗?”陶竹问。
“行啊,等我去县城我帮你带一个。”
“谢谢大姐。”陶竹高兴了。
陶三奶看了一眼陶天翔。
两个孩子都跟向暖说话了,就他还在那别别扭扭的。
陶三奶也不惯着他,见他不想跟他姑姑说话就将三个人拉到旁边:“别耽误你们大姐干活了。”
说完将蛇皮袋抖了抖,对向暖道:“我们就先回去了。”
向暖点头叮嘱:“好,陶红,你们三个路上多照顾点奶奶。”
陶红跟陶竹都乖巧地哦了一声。
向暖就看着陶天翔。
陶天翔被她看得脸都红了,最后很别扭的也哦了一声。
向暖这才移开视线。
陶三奶带着三个孩子赶紧就往回赶。
向暖则继续给后面的人称重。
今天一天,向暖收了将近一万多斤的茶籽。
等他们将茶籽装入麻袋封口,又找来拖拉机拉了三趟才全部给拉到公社的时候天都黑了。
王娟是知道婆婆带着几个小的出门去摘茶籽了,所以下午下工后跟妯娌赵慧商量了下就先回来做晚饭了。
陶大柱下工后见奶奶还没回来,就骑车去接了,最后在三大队那边接到了人。
他先把陶三奶跟陶竹送回去,接着又回来接陶红跟陶天翔。
等人全部回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稀饭。
这个天夜里已经凉的很了,喝一碗稀饭很舒服。
桌上放着一碗腌嫩萝卜樱子,一大盘子清炒小青菜,还有两个咸鸭蛋切成了小块,一人能分一块。
陶三奶今天干活也有些累,所以多吃了一碗稀饭。
等吃好后她对两个媳妇道:“明天你们谁跟我去摘茶籽,明天去的人肯定很多,那一大片茶山的茶籽估计也就摘个四五天就没了。”
“那大队这边的工怎么办?”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