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秦素玉顺利的从小学毕业了,但是老师给的评价是:孩子中规中矩的,不笨但是也不聪明,比较爱动;体育老师给的评价是:身体素质好,甚至超过一般男生,将来可以走体育路线。当然了,这个评价是素玉的舅舅私下找的同学转弯托的关系,才收到这么中肯的说法的;不过呢,孩子还小,这才哪到哪啊。 初中,秦素玉是在县新中上的,本来他姥姥姥爷舅舅希望他可以去一中,但是成绩不够,即使舍下脸,也怕孩子跟不上从下面学校考上来的同学;二中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因为距离太远了,素玉每天来回跑家是个问题;所以选择了距离家里两条街之隔的新中,而且舅舅在新中负责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对她也可以很好的照应一二。初中一年,秦素玉的体育特长越来越有优势,短跑、跳高、跳远都在年级名列前茅;初二的时候,身高已经到了1米63,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够好,学校体育组的组长找到秦素玉的舅舅蒋兰新,建议秦素玉可以加大体育训练力度,争取到县排球队,将来甚至可以到省队发展。蒋兰新没敢一口答应,回家跟二姐和二姐夫说了素玉的情况,他倒是不反对发展体育,他的同学当年就有考上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体育成绩突出的,可以酌情减低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而且现在二中一个短跑女将,目前才高二就到了省队,说是根据情况可以留在省城发展呢。秦关山和蒋兰娟考虑了一段时间,蒋兰新也去找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的同学咨询了目前的招考政策,在文化课成绩一般的情况下,体育是个不错的出路,尤其素玉身体素质不错。于是乎,从初二开始,秦素玉在学校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加大了体育训练力度,每个周末,也会去文教局参加排球训练,为将来高中毕业铺路。初三的时候,秦素玉身高到了1米68,几次代表学校参加县级运动会,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县排球队也把她当做主力后备队员培养。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体育训练上,秦素玉的文化课越来越靠后,即使舅舅蒋兰新每次都拜托负责各科教学的同仁,尽量多提问秦素玉,重点关注下,秦素玉的成绩还是不够一中高中部的录取分数线。1983年6月初三毕业的时候,文教局的体育发展负责人,对秦素玉说:“素玉,你父母对你高中学习有什么安排吗?我能保证你进二中肯定是没问题的,进一中有点费劲,你的文化课差太多......,而且一中一直不太重视体育生!你回家问问你父母,也可以跟舅舅商量下,看看去二中可以不?”秦素玉对上哪个高中没啥大的执念,能不去一中最好,毕竟排球队的人大部分是二中和新中的学生,她甚至想,高中在新中也不错,距离近,老师也熟悉,舅舅现在也负责高中毕业班的教学了。也许是太多的人一直为秦素玉操心,父母、姥姥、姥爷、舅舅、大姨、小姨,学校体育组的老师们,县排球队的教练和师姐师哥们,所以秦素玉养成了个习惯,遇事不着急,等着大家去帮她权衡、选择,肯定没啥不对的。当1983年7月县一中、二中、师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下来的时候,秦素玉的体育成绩上了一中、县师范学校、二中的分数线,文化课比较惨,只够二中的录取线,与师范学校和一中失之交臂。对于不能去一中秦素玉自己没有太难过,虽然她周围很多人都为她遗憾!而且她不太喜欢去读师范,反正家里也不差她的学费,至于将来就业,那是大人们该考虑的问题!就这样:1983年9月1日,秦素玉高高兴兴的在父母的陪伴下,去了县二中报到。静西县二中在县城的东北方向,属于老城区,东侧紧邻静河,仅仅隔了一条省公路,夏季静河水流湍急的时候,夜半的校内就可以听到水声。相对一中在县区的正中心、新中在新城区附近,二中的位置微微有点偏僻了。二中分为南北校区,布局为L型,北校区是食宿区,在L型的短面上,门冲南开,进门两侧各有一个传达室,沿着甬路两侧是一排垂柳,继续向北,是食堂,二中所有的住宿的学生和教职工都在这里用餐;另外教职工的家属区也和北校区相通。如果素玉中午和晚上不回家,倒是可以在食堂用餐,当然她不需要住宿,也不会住宿的。北校区统一都归宿管处陈主任管理,这名老师是有名的严严严,严格住宿区进出门禁制度,严格执行作息管理制度,严格食堂用餐管理,不管老师和学生,没有例外;这也是素玉不想在学校用餐的原因,因为听了太多二中的师哥师姐的吐槽了。二中的南北校区中间,是一条幽深的小路,蜿蜒着贯穿南北,向北直通静河旁边的省道,跨过省道,可以到达静河岸边;向南,是城镇的居民区。二中的南校区,在L型的长面上,门冲西开,和兴安街遥遥相对,相对北校区的紧凑,南校区则比较空旷,进门也是传达室,负责全校所有的学生和教职工的各项传达服务。过了传达室,连续四个长排办公室,分别为教导处、后勤;然后是按照年级及各科的办公区,再然后就是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室以及高三的学生宿舍,再里面是一个很庞大的露天体育场。据说最早二中只有北校区,住宿上课在一起;后来随着学校的发展,扩建了南校区,后来又陆续扩建,不但增加了教室数量,也扩大了体育场,现在县里一些体育比赛也会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