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果左右手各提着一只筐,混合着泥巴跟落叶的腐土装了满满的两筐,周麦跟周米两人抬一筐,她两只手各提着一只飞快的下山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提着两空筐呢。
老爷子下了山后也来帮忙,现在菜园里一半的菜都是他种的,等这边这块地开出来了,多半也是他来管,自然得整好些。
一家人在后山上忙活了三天,几乎将整个小山包都刮了一遍,乱石地整整抬高了两尺!
周果拍了拍手,高兴的道:“这下好了,怎么着也够吃了的,要是还不行,就把这旁边的地也开出来,大不了在上面多运些土,提水浇就是。”
李氏摇头道:“不成,下面是大石板,就是要开,沿河开也比这个好一些。”
周果点头,觉得暂时有这些也够了。
土开好了,接下来就是种菜了。
胡瓜豆角雍菜南瓜丝瓜葱已经种下去了。
在这片开出来的地上一时竟然不知道种什么,周果想了想,将大豆种子拿出来一些,刨了些坑,一个窝里三两粒种子,盖上薄土。
今年家里粮食不够,所有的地都拿来种小麦了,但是家里养的有马,大豆又是必须的,她干脆将这片地都种上了大豆,到时候还能吃嫩毛豆呢,那也是一道菜了。
两个菜园里的边边角角还被她种上了瓜子,算一算也有十七八棵,家里吃瓜子也很厉害。
过年的时候称了那么多瓜子,还没到十五呢就吃完了,今年自个种一些,虽然不多,但收获了也能解解馋。
村里这个时候农忙差不多都结束了。
忙完了没什么事情干,家家户户背着背篓拿着砍刀进山了。
囤了一冬的柴火没有了,得去砍些回来,山里的各种野菜也出来了,家里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日三顿桌上除了咸菜就是咸菜,准备弄些野菜回来。
要是能碰到一些贵重的药材什么的,还能捡回来卖钱呢。
周果的秧苗正蓬蓬勃勃的生长着,离插秧还有十来天,她将田里又耙了一遍后,也背上小背篓,带着周杏跟李氏还有老爷子,跟在村里人身后进山了。
这次他们去的是另一个方向,要向村口去。
陈氏也在里头,跟李氏搭话,“我看你们家果果又开始耙田了,秧苗要栽下去了吧?”
李氏道:“应该快了吧,这两亩地全是她一个人管的,从耕地到育秧我全程没说一句话,她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也没问。”
陈氏不赞同道:“你怎么能不问呢,虽说你让她自己管,但孩子在干什么,做到哪一步了你也要做到心里有数啊,你不帮她看着回头她要是弄错了时节,晚一天就少收一天的粮食。”
李氏笑道:“她不让我管,我们是有言在先的,要是她这几亩地管的好,到时候收成好,我就打算把家里的所有地,明年都交给她,我们只管在后面跟着干活,她干的可起劲着呢,你放心吧,她就是忘了吃饭也不会忘了插秧。”
“那就好。”陈氏点头,又笑道:“亏得你家大业大,这么惯着孩子,还把家里的地拿来给她玩,我活到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谁把地拿去给孩子玩的。”
李氏道:“那两亩地是她用自己挣得钱买的,你也知道,她年纪虽小,但主意大的很,说了要种水稻就去找地,还买了稻种,什么都是自己干,没让我操一点心,我也不好把她那两亩地收回来,再说总得让孩子试试,不试怎么知道她行不行呢。”
她无意在这件事上多说,岔开话题道:“我见你们这些天一起来就往山里跑,山里有什么啊?”
陈氏就兴奋的说起来。
周果背着一个 为她特意买的小背篓走在后面,这条道倒是没来过,顺着出村的路走了一个多时辰后,突然向北一拐,行了八九里,然后向西去,弯弯绕绕的又行了十多里,就见到一片片连绵不绝的山脉。
他们常去的村尾那片山,虽然也大,但都是一个座山一座山的,不像这边这座,连绵不绝,一片连着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自此进山,各家散开,你往那边去,我往这边去,先在山腰将要带回去的柴火给砍下来捆好,然后才背着背篓上山。
砍柴火这件事周果在行,她还是特意挑的没人来的地方,冬日里被雪压塌的生树枯树横在林中,她挑了两根枯树,枝丫剔了,树干扛到路边上捆好,今天的柴火也算是完了,现在是春日,白天不用烧炕了,这两根柴火光是做饭够他们家烧一个多月了。
李氏几人也在旁边各砍了一捆,她们没有周果力气大,扛不了那么大的,但小枝丫一捆也是能烧好几天的。
老爷子照常是一进山就不见了,好像来到了自己的后花园,随意的很。
砍完了柴火一行人就往上走,野菜什么的都在山上呢。
还没行到半山腰,周果就走不动道了,星星眼看着这一片望不到头的蕨菜,都是嫩嫩的,一根根直挺挺的,又嫩又肥,“这么大一片野菜怎么没人掐呢?”
李氏道:“这东西味道又不好,摘来干什么,而且他们都上山找羊蘑去了,每年这个时节,正是羊蘑出来的时节,这个东西既能卖给药铺,又很好吃,回头背到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