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都是母亲开导孩子,在他们家,是王燕从记事起,就在经常开导母亲。
母亲没有办法和任何人平和地打交道,她脾气说爆就爆,不管对方是谁,她是点火就着的一个人,她这么多年来,经常跟别人闹出矛盾来,轻则用语言互相谩骂对方,重则和对方动手打架。
王燕不喜欢母亲的这些行为,她总是劝她——
“少生气,为这样的人生气,不值得。”
“气坏了你自己怎么办呢?”
“合不来,咱就不和对方打交道不就得了?”
……
一遍又一遍地劝,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开导,但母亲貌似从来没有听进去过。
她和奶奶之间的矛盾,起因并不是太大的事情,但日积月累加起来,早就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任何人在她面前都不能提起奶奶这个人,只要有人提起,她都能不休不止地骂半天奶奶。
虽然,王燕小时候不明白,为何母亲会和奶奶之间的矛盾这么严重,但等她自己结婚成家后,也和婆婆之间有了婆媳矛盾后,她多少能理解一些了。
但是,在她看来,婆媳矛盾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尽量不要在一起,少见面,少接触就好了,不用每天非要把对方提起来骂一遍又一遍的,不然,何必一次次让自己生气呢?
但,母亲就是这样,每天只要任何人提起奶奶这个人,都能让她恨得牙痒痒。
王燕深知这样的道理——
如果一件坏事还没发生,你就提前焦虑,等同于这件坏事发生了两次。如果事情已经过了,但你却一直不肯从里面走出来的话,就等于你经历了3次坏事。
母亲这样深陷于和奶奶之间矛盾的泥潭中,同一件事对她的伤害,无异于已经发生过几千次几万次了……
父亲看到母亲这样,无奈地叹了口气“唉”,接着对着王燕说:“你妈就是这样,奶奶病得这么严重,她不仅不去看,也不让我去照顾。”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他母亲你可以不去看,但是你不能管着不让他去呀!”王燕到底是有文化的人,在处理很多事情上,能保持恰当的界线。
在她看来,母亲和奶奶之间存在矛盾,母亲可以不去探望和照顾奶奶,但奶奶是父亲的母亲,他去照顾是理所应当的。
母亲因为没上过几年学,一直常年生活在村里,很少外出,也从来不学习,所以,在王燕看来,从自己出生到现在自己快奔40岁了,母亲为人处世,还是以前的样子,没有一点进步。
“你奶奶坏透了!她对我那么不好,你们谁都不能去看她!”眼看着母亲脸色变得铁青,要快咆哮起来了。
王燕知道暴风雨又要来了,自己刚回老家,不想就经历小时候那些没完没了吵架的可怕情景,赶紧开始哄母亲:“好啦好啦,不生气了,所有事情都是你对的,我们都是错的。”
哄了母亲很多年后,王燕得出一个结论:母亲是一个偏执的人,她只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管和谁之间发生争执,她都从来不肯认错,哪怕将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肯认错,所以,她无论怎么和她讲道理,都是行不通的。母亲这个人,只能夸她,你夸她,她才会心花怒放,她一句也不接受其他人的批评。
母亲听了女儿的夸后,才算软了下来,没再发火。
父亲搬了个凳子也坐了下来,开始问她这两年过得好不好,工作顺心不,孩子听话不听话,老公是不是没惹她生气……
王燕赶紧说:“一切都很好,放心吧,你们的女儿你们还不知道她到底有多厉害吗?”
嘴上这么说,其实王燕在内心里早就知道,自己在父母跟前,只能报喜不报忧,因为父母没办法在物质上帮助自己,也没有办法在精神上提供指导,不光不能给她解决问题,她反过来还要给钱出力不断地题他们去解决问题。
忧愁的事情再说,也一定不能说给他们听。
因为说了不但他们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帮倒忙,父母每当遇到难题,常用的几个办法就是:到处借钱、不吃不喝不睡觉、叹气。
有句话这样说的:“贫穷夫妻百事哀。”
王燕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他们这对夫妻经常因为钱财问题而发生争吵。有时候只是为了买一件新衣服或者一些生活用品,就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执。他们互相指责对方乱花钱、不懂得节俭,却又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争吵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常态。无论是吃饭时还是睡觉前,只要提到钱,两人便会立刻变得敏感起来,情绪激动地争论不休。他们似乎永远也找不到一个平衡点,无法共同应对贫困带来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无休止的争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他们开始对彼此心生怨恨,觉得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衷。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依旧每天为钱发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