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来的很快,让人猝不及防。
休养生息了数年的秦国反应同样很迅速,很快就奔赴了战场。
秦王嬴稷携手安国君嫡长子亲自为大军送行,主导这一场战争的还是安国君的嫡子陈瞻。
这个消息传出后,秦国内的流言停止了一些。
毕竟所有正常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是芈八子毒害了安国君,那么安国君的两個嫡子为什么会继续守护秦国呢?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难道不应该是与秦国决裂么?
而这件事情传出,流言安定了没多久,再次有人提出了反驳的意见。
“安国君乃是仁义之君,安国君嫡长子陈慎更是天子所夸耀的礼之所在,义之所当的仁义君子!”
“这样的人,如何会因为自己的私仇而怨恨国家呢?”
“所以,陈瞻与陈慎如此的行为恰好说明了,这流言是真的!所以这两位才站了出来安抚国人!为的便是不让国人继续沸腾而怨恨太后!”
“从而憎恶王室。”
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这实在是因为陈氏的名声太好了。
人们下意识的觉着陈氏总是“高洁”的,不会有阴暗思想的,哪怕是有这么大的仇恨,陈氏也依旧会守护家国。
流言再一次沸腾了起来,且这一次的沸腾比上一次更加严重。
甚至已经开始有咸阳学宫的学子们受到了鼓动,他们这一次没有围宫,而是整日在咸阳学宫中辩论。
辩论的议题也十分简单。
“忠与孝”
这个题目很简单,但又很宽泛,几乎没有人能够在这一场辩论中取得胜利。
按照家国理念来说,国便是一个个的家构成的,当然是孝更重要。
可.....
这个时代又是正在构建封建专制国家概念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正处于这种变革之中,当然有些人会认为忠比孝更加重要。
有人说出了本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出现的话语。
“自古忠孝难两全!”
忠孝好似一直是一个对立的话题,可在很多场景中,也的确是这样。
你要“忠”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办法便是上阵杀敌,为家国征战,获得一块块的土地,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起来。
可战争是有风险的,当你死在了战场上的时候,你如何“孝”?
.........
咸阳学宫中,某处院落。
孟轲看着面前同样垂垂老矣的公输也,有些调侃儿的说道:“我说公输兄啊,你不是最喜欢看那群学子辩论了么?”
“怎么如今不看了?”
公输也与孟轲做了一辈子的知交,怎么能看不出孟轲的调侃儿?
当即说道:“你这老东西,就会戏弄我。”
他叹了口气:“你瞧瞧那群不怕死的年轻人在辩论什么?忠与孝!这是什么意思?让王上听见了只怕是要勃然大怒。”
孟轲耸了耸肩膀:“不必那么焦虑,王上不至于那么心胸狭窄的。”
“为王者虽然多疑是一定会的情绪,但宽容同样是一个优秀的王上需要有的品格,恰好的是,秦国已然连续出了三代优秀的君王了!”
这放在往常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连续出三代贤名的君王?
哪怕是在邦周最鼎盛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连续三代贤名之王。
公输也只是有些犹豫,他看着孟轲说道:“你觉着,安国君当真是被太后毒害的么?”
孟轲神色中带着些许的犹豫之色,他轻声道:“安国君已然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当年的孔子都未曾活过七十三这个坎儿,安国君他.....”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先贤的岁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天命”。
更何况他们更加清楚孔子的身体素质....
能自己打开城门的壮汉都没有活得过七十三岁,那么身体一直不太好的陈野,能活过这个岁数么?
公输也叹了口气:“其实我觉着太后即便是再怎么愚蠢,也不至于做出来这种事情。”
“毕竟一旦这种事情暴露出来,那么毒害安国君的名声在,即便王上再怎么维护,她也难逃一罪。”
这话说的是真的。
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一国太后造成这么大的损害,但安国君不同......
安国君乃是秦之根本。
国人对陈氏、对安国君的恭敬不低于秦国王室。
更何况.....
陈氏在秦国中的势力过于庞大了,哪怕是王上恐怕都要暂时低头,即便是不明面上处置太后,也要将王太后幽禁在宫中给陈氏一个交代!
否则....
公输也心中甚至有一个想法。
昔日田氏代齐的先例尚且还在呢.....难道赵氏赢姓真的不害怕么?
陈氏代秦,也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毕竟陈氏不仅有实力,更有大义!
王太后毒害安国君!
为父报仇!
这个大义在手,哪怕是孔丘再世都不能指责陈氏的任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