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院里的几间厢房,存着万永社的金锭和半两钱,还有账册、名册……都是些非常紧要的东西。
樊千秋和卫青进院时,此处很热闹,头目子弟立刻都走过来问安,而樊千秋也向他们引荐了卫青。
六百石的建章监,几乎等于后世的中鸯景位抟抟掌,职级也不算太高,却是戍卫警备中枢的要职。
对于普通的黔首而言,这就是难以企及的高官,所以这些子弟头目一个一个都有一些惶恐和紧张。
“尔等先退下吧,我有要事与卫将军说。”樊千秋挥了挥手,其余人再次行礼后,便纷纷离开了。
卫青看到樊千秋这副小心谨慎的模样,立刻便想到对方提起的可用于军中的器物,当下更好奇了。
“卫将军先坐,我这就将东西拿来给你,你先看看。”樊千秋说道。
“有劳樊社令。”卫青拱手再次行礼道。
樊千秋走进屋墙垒得最结实的那间屋子,不多时便出来回到了院中。
卫青一眼就看到了他手中抱着的那個大大的麻布包袱。
樊千秋过来后,先把这包袱放在了地上,再从怀中掏出了三卷帛书。
“将军,这是《子弟行为规范》,你可带回去慢慢看,若有可用之处,也是万永社子弟的荣耀。”
樊千秋说罢便把逐渐递了过去,卫青接过来后,立刻就展开了其中一卷,非常认真地读了起来。
其中并无太多的高论,只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忠君忠社”“庇护乡里”之类的语言。
硬要说有什么可取之处,便是社约定得很详细,零零总总竟有上百条之多,奖惩全可一目了然。
卫青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的“规矩”,不禁赞叹,万永社子弟那日能进退有度,果然靠的是军纪!
匈奴人弓马娴熟,汉军若想要靠战技与之抗衡,那便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到头只会事半功倍。
但汉民却更能听令受控,若是把军纪推到极致,做到令行禁止、心齐力合,便可抵消匈奴优势。
那日,卫青看到樊千秋指挥子弟进退有度迎击强敌时,便认为军纪很重要,如今更坚定地将其看作编练新军的关键。
卫青从头到尾翻看一遍,便将这些帛书收入囊中,郑重其事地向樊千秋谢道:“此物甚有用,卫某再次谢过社令了。”
“将军不必言谢,不过是举手之劳,”樊千秋婉谢,接着才指了指地上的包袱笑着道,“此物更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卫青刚才看到樊千秋把这包袱拿来,便感觉到其中的东西很有分量。
于是,他现在便猜想应该是金石铁器一类的东西。
难不成是什么神兵利器?
可是看这大小和长度,倒也不太像。
带着这份疑惑,卫青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包袱。
很快,包袱里那几件有些古怪的东西便出现了卫青眼前。
虽然这些东西造型奇特,但是自幼便是骑奴的卫青很快便看出了其中的玄机。
这是马具!是改良过的马具!
其中,最大的一个物件应该是鞍鞯,和寻常鞍鞯相比,这个马鞍的头尾翘起,中间凹陷,和常见的普通马鞍很不同。
【图一是秦始皇陵的骑兵俑,马鞍无桥,没有马镫】【图二是西晋出土的马俑,马鞍有桥,单边布绸马镫】
卫青只是看了一眼,立刻就看明白了这种造型的妙处:可让骑士更稳地坐在马上。
能在马上坐得稳,不仅可以让骑士的引弓射箭和劈砍刺挑更加自如,还可减少长途奔袭带来的疲惫,便于保存体力。
看出了妙处的卫青抚摸着这牛皮制成的马鞍,眼神中有强烈的炽热。
“此乃高桥马鞍,可让骑士稳坐马背,将军善骑射,定然知道其中妙用。”樊千秋从旁解释道。
“甚妙!改动不多,却能起到大用处,甚妙!甚妙!”卫青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连连夸赞道。
“将军过奖了。”樊千秋只是凭借印象做的这马鞍,还有许多不合用之处,还得卫青自己完善。
“这马鞍我识得,不知这几种铁器又有何用处呢?”卫青的视线转向了马鞍旁边的那几块铁器。
“这成对的铁器,名为马镫,绑在马鞍之下,以此借力,不仅上马更容易,刀砍朔刺都更有力。”樊千秋耐心解释道。
【下图为我国出土最早的马镫,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文物】
“我……我可否一试?”卫青难掩兴奋和喜悦地询问道。
“将军只管一试。”樊千秋点头笑答。
后院的马厩中本来就有马,樊千秋和卫青合力将这整套的新式马具套在了马的身上。
卫青围看了几圈,忽然踩着马镫,有些生疏地翻身而上,稳稳地坐在了高桥马鞍上。
适应片刻之后,卫青就抑制不住激动地拔出了腰间的长剑,控着此马在院中绕圈跑了起来,更是连连尝试挥剑劈砍。
虽然没有带弓箭,卫青仍然忍不住模仿持弓射箭的样子,在马上摆了几个弯弓射箭的姿势动作,非常娴熟和流畅……
樊千秋站在院中静静地看着,不禁就在心中发起了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