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章 合阵(1 / 2)

正月二十五,大操之日。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永安军第一次组织合阵训练,旌旗猎猎,军威赫赫。

战阵至关重要。小到一队一百人,大到一标三千人,乃至一协一万人,都必须结成战阵。只有结成战阵,士卒临战才不会慌乱,哪怕是战败,也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明人思想开通,文化格外发达,兵书数量超过历朝总和。论及战阵,自然有很多兵书可资参考。

对于明朝的武将,丹初特别佩服嘉靖时期的俞大猷,精心研读过他的著作《兵略对》、《大同镇兵车操法》、《广西选锋兵操法》、《兵法发微》等。

俞大猷任广西总兵时,抽组广西明军精锐,组成十哨一千人的选锋兵,留下了《广西选锋兵操法》一书。丹初组织全军合阵训练,便着重参考了这本书。

巳时,将士集合完毕。丹初身披金甲,骑高头大马,身姿挺拔,神色肃穆。算上守营,永安镇全军大约两千五百人,全部集结于城外练兵场上。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全镇已经初具规模。军官用命,士卒振奋,令人颇感欣慰。

《纪效新书》有载,戚家军新募之兵只需两个月,就可以熟练武艺,掌握各种战阵,足以出师抗倭。后世,曾国藩规定湘军新兵只需训练一个月,即可走上战场。

丹初位于中军,下达军令:“成叠阵,步兵一营为前队,二营为后队。标营、三营为预备队。”

叠阵是一种很基础的战阵,早在唐朝时便已成熟,可用于大多数的作战场合。俞大猷对其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适合广西的地形,更有利于发扬火器。

一声号炮响起,意在提醒全军观注中军大旗。旗手变换旗帜,各营得令,开始变换队形。

步兵一营率先脱离全镇,成一字横排队形。从左到右依次为骑兵哨、一队、炮哨、二队、三队,各队之间相距约五十步。

二营随其后,同样成一字横排队形,从左到右依次为四队、五队、炮哨、六队、骑兵哨,位于二营各队哨背后十步远,交错列阵。

标营、三营为预备队,也动了起来。不过,标营、三营并不彼此交叉,而是左右分别列阵,内部各队哨也不留空隙。标营在左、三营在右,把中军护在中间。

两千多人同时行动,想在较短时间内列好战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其中,主帅旗号指挥必须简明准确,部队的队列纪律亦至关重要。

丹初面沉似水,总体尚感满意,下达了第二道指令:“前进!”

号炮响起,中军升起一面红旗。

各营开始前进。每临战斗,部队的前进往往很缓慢。即便是骑兵,也很少会盲目冲锋。

一营、二营骑兵哨位于两翼,护卫步兵前进。一营在前,却按兵不动,弓兵、火铳兵在前,与炮兵一道保持警戒状态,掩护二营前进。

二营在后,各队哨穿过一营预留的空隙,前进至一营前方十步远的地方,停下,整理队形。与一营一样,二营的弓兵、火铳兵、炮兵在前,迅速成警戒状态,掩护一营交替前进。

标营、中军、三营在后,跟着一营、二营缓缓前进。

与队列训练、旗号训练一样,全军合阵训练枯燥而乏味,却至关重要。

军队之所以能成军,关键在于用队列、旗号统一号令。军队之所以能打仗,关键在于用战阵集合队伍,集全军之力勇敢对敌。

丹初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一营、二营的队形。根据《练兵纪要》,每个步兵队三名队官,分列队伍前、中、后,队头在前,队长在中,队副在后。

今天的合阵训练,队官皆能各就其位。若遇战时,前面的队头还敢站在队前指挥吗?队长多由哨长升转而来,缺少管理一队的经验,能够临危不乱吗?

实战是最好的老师。教得再好,不如实实在在地打一仗。莫光书受命出使金秀土司,不知结果如何?若是要动武,正好拿金秀土司练练手。

原来,永安西南一百里处,有一地名曰金秀(今金秀瑶族自治县),多为瑶人,有土司世代统治。此地贫瘠多山,却有铁矿、铜矿,万历年间矿徒起义,被废,天启年间又复开矿。

金秀靠近大藤峡,不受明廷重视。但此地矿产丰富,矿徒云集,日渐繁华,人口不亚于永安。永安军缺少火器,急需扩大生铁产量。丹初便派莫光书出使金秀土司,准备在金秀设置巡检司,安抚瑶民,开发矿藏。

思绪返回到训练上,丹初下令:“接战!”

数名旗手吹响号角,“呜呜呜”的号角声沉闷而铿锵。这意味着,假想敌已在一百步。

一营正在前面,立即开始投入攻击。尽管前面并无敌人,他们还是使用火绳枪、火炮展开了攻击。为节省弹药,火绳枪、火炮只打一次。

二营趁机前进至一营前十步远的地方,收拢队形,利用火器攻击敌军。

这样交替掩护两次,假想敌已近至六十步远,可使用三眼铳、弓箭攻击敌军。

此时,不管是哪个营在后队,必须加快速度,尽快变为前队。当然,加快速度并非是冲锋,更像是快步竞走。前队依旧负责掩护后队,与后队交替前进,直至与敌人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