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进取永安(2 / 2)

,戴黄绿赤三色绶,着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带众人叩首在地。

他手里捧着黄册和鱼鳞册,遥见丹初骑马过来,大声说道:“永安州知州韦时中,参见大帅。”

这一身装束,倒惊呆了丹初。他见过明朝官员的公服和常服,却没见过这等冠服。

何云是常熟籍缙绅,已成为丹初的幕僚,向他凑近说道:

“琢如,这是朝服,用于大祀、庆成、进表、传表等重要场合,一般情况下不会穿。知州这样穿,意在郑重,正式向你请降。”

这知州,竟然如此卑下。丹初不免有些轻视,面无表情地说道:“起来罢。”

韦时中起身,见丹初如此年轻,不由得大为惊讶,说道:

“前日,卑职收到焦大帅行文,即决定留发易服,出城恭迎大帅。卑职斗胆问一下,大帅可是在桂林之战中夺旗斩将的白马将军岑公?”

丹初笑笑,觉得这知州似乎有点货色,拍马屁的功夫有些了得,不像是正途科甲出身,便说道:“便是在下。”

韦时中故作惊讶,说道:“果真是气宇轩昂,人中龙凤。将军驾临永安,实乃永安百姓之福。”

何云取过黄册和鱼鳞册,算是接受了韦时中的归顺。

丹初笑问:“你这黄册和鱼鳞册,准确吗?”

黄册记录人口,极不准确,根本就不具备参考价值,但囿于祖制,官府仍要定期更新黄册。

明初以后,人口大量流散,官府无力掌控基层,官吏只得伪造黄册。最省事的,就是往后延长人员的年龄,其他不作变动。因此,明朝的黄册上,常有人员年龄达到一百多岁、两百多岁。

鱼鳞册则记录耕地情况,是官府收取田赋的重要依据,相比黄册较为准确。

不过,大户可以隐匿田地。县衙户房里的书吏父子相承,亦把鱼鳞册视为不传之密。户书持有的鱼鳞册,与县衙里的鱼鳞册往往不同。

韦时中瞟了丹初一眼,说道:“不敢隐瞒大帅,黄册不足看,鱼鳞册亦不足深看。”

有意思。丹初看了眼韦时中,见日落西山,便转移话题,问道:“城内的清虏呢?逃了还是降了?”

韦时中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说道:“不敢隐瞒大帅,永安的清虏原本不多,一百多守兵早已逃窜。剩下的守城兵都是土兵,已经易服投降。”

时辰已晚,明军不便入城,免得中伏。丹初决定在新圩宿营,待明天再入城,便对韦时中说道:“本帅今晚不入城了,你和县丞、主薄留下来,陪我聊聊天。”

韦时中不敢拒绝,也不敢劝丹初入城,说道:“诺。卑职在此备有厨子、食材,敢问大帅,是否让厨子准备酒食?”

何云使个眼色,丹初会意,说道:“不必了。今晚由我军中的火夫准备酒食。”

这个知州,有点意思,不是个真君子,倒像个真小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