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这些年,三饷一加再加,让普通百姓及地主、士绅都增添不小的负担,外虏内寇也一波波的来,让大伙儿生活没个安稳,人们明着骂朝臣无能,暗地里骂崇祯昏庸的不在少数。
所以,大顺派一队几百人的兵马过来,他们就易帜降顺了。
后来李自成弃京师西逃、清虏入关,他们又降了清虏。
如今崋军北上,清虏退避,他们自然又降了崋。
倒不是说杨村没有忠贞之士,但这样的人必然是少数,也鲜有掌权者,自然是左右不了杨村城头换哪一面大王旗的。
不过,对杨村的大多数人而言,降崋到底要比降清痛快很多。
所以,彭有义大军过杨村时,村里的百姓不仅拿出不多的鸡鸭猪羊等牲口送给崋军,村里甚至还有两个年轻士子投军,为大军向导。
其中年纪较大的杨定安其实已经三十多了,与其二十出头的族弟杨德秀都是顺天府生员。
两人原本想直接进入崋军大将幕中,当个低级幕僚的,也是崋军文职小官。
结果才发现,崋军并不乱收人,或者说崋军将领没有权利随便收人。他们即便是投军,成为大崋常备军普通士卒,也得通过一定流程才行。
作为生员,两人自然是没兴趣当兵的。
两人进入军中,也没资格跟在彭有义身边,而是跟在作为前锋的第五旅旅长张鑫身边,算是张鑫认识的地方乡亲、朋友。
这其实算是崋军将领招揽临时幕僚的一种对策,毕竟他们到各地行军打仗,有时确实需要一些当地人作为临时幕僚。
至于说,成立私人幕僚团,有军规在、军中也有参谋这个类似的职位,如今是没有哪个将领敢坏规矩的。
杨定安听闻在桑园镇大败一万多建奴的就是这位张鑫旅长,心里还是颇为敬佩的——杨村在过去十几年的几次建奴入寇事件中,也没少遭殃。就算建奴不来杨村,各家在集市的生意也要大受影响。
所以,杨定安、杨德秀等杨村人,对清虏其实都挺痛恨的,之前降清也不过是为了保全性命罢了。
此时,杨定安、杨德秀都跟在张鑫旁边,一起牵着马走路。
没错,就是牵着马走路!
两人出自杨村大户,又在河北之地,家中自然是有马的,此番投军也带着马匹、仆从。
张鑫作为常备军旅长,自然也是配有坐骑的,并且是一匹不错的战马。
然而三人就是在牵着马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