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三春:孟春,仲春跟季春,眼瞅着就要到季春末,快立夏啦。
正应了那句话,春天来了,万物到了复苏的季节,动物们也到鸣春传承下一代的时候。
易中海出事后,贾家跟易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经常跟王秀英拉近乎的贾张氏没了踪影,她借着被何雨柱怼了这件事,躲在家里不出门。
没几天,易中海就出事了,贾张氏更不敢出家门了,生怕别人一见到她,又会提起她向何家打秋风的事情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贾张氏才出家门到前院来溜达一下,跟前院那些婆子们扯闲篇时,感觉说贾家闲话的少了许多。
连着几天,贾张氏都到前院跟婆子们聚在一起,自己一边纳鞋底,一边跟人家拉呱,打听着易中海那事的后续。
听到易中海的处理结果,贾张氏也有些咂舌,想着儿子贾东旭还是他的徒弟,也不清楚儿子受到影响没有。
贾东旭已经不跟易中海一起上下班了,每天回家都是没精打采的,贾张氏也不知晓儿子在工厂发生了什么事。
有时候,贾张氏问儿子一句,但贾东旭并不搭理她,回家就是往床上一躺,什么话都不说,这让贾张氏很是头疼,担心儿子出了什么问题
贾东旭今年十九,马上就二十了,贾张氏只好给儿子张罗起媳妇来。
贾家的家境并不太好,老贾在的时候,还算过得去。但老贾一走,性子有些软塌塌的儿子却撑不起贾家的门户。
贾张氏虽说有些懒,还有点馋,但她总想着儿子能把贾家的门户撑起来。
再说,儿子现在的情形,让贾张氏很是担心,她不得不把贾家的传宗接代当成头等大事。
给儿子找媳妇,这就是自己当前的唯一任务,贾张氏如是想着,也在开始行动。
城里的野丫头,贾张氏是不要的。
她嫁给老贾,在城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特别是之前家住南城的时候,见多了城里的野丫头,那些丫头片子野得很,都不是什么省油灯。
而性子好,性子软的姑娘有是有,但人家身后站着一大帮兄弟,自己就一个儿子,将来要是两口子发生点什么口角的,自己儿子那不是被人家兄弟轮着揍嘛。
盘算来盘算去,还是从乡下找個媳妇的好。
乡下的丫头没见过什么世面,亲家又离得远,自己也好过过当家婆婆的瘾。
若是媳妇不听话,不按着自己的意思做事,那就好好收拾一顿,不然,就把不孝顺的帽子扣在她头上,看她还敢造事不敢。
贾张氏照着自己的想法,托了几家媒婆从乡下给儿子找媳妇,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如今的乡下比以前好过多了,这两年大丰收,家家户户都堆满了粮食,日子跟以前相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人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会儿,乡下对城里没有那么多的向往,等到三年大灾之后,乡下才会想着法地向城里跑,城乡二元的鸿沟是六十年代才开始有的。
媒婆手中没有合适的人选,这可给贾张氏愁坏了。
怎么办哪,贾张氏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好办法。
回老家呆一段时间,好好地给儿子贾东旭踅摸个媳妇吧,但又怕她走了,贾东旭一个人在家照顾不了自己。
要是易中海没出事,贾张氏给易家打个招呼,易中海跟王秀英也能看顾下儿子,可现在,唉,思来想去,贾张氏不知如何是好。
贾张氏有心想和儿子贾东旭叨咕叨咕他的亲事吧,贾东旭却根本不理会她的唠叨。
贾东旭在轧钢厂里的处境极其尴尬,师父易中海出了那种事,他也免不了粘包,不光是他,连其他师兄弟也被其他人另眼相看。
易中海在厂里收的徒弟并不多,只有三个人,大师兄王栓柱,二师兄李大福跟他。
大师兄王栓柱已经定级为正式工,每月能拿到二十二万(二十二块)。二师兄李大福跟贾东旭还是学徒工,不过,李大福已经做了两年学徒工了,而贾东旭还不到一年。
现在师父易中海被管制起来了,他们三个师兄弟就没人管了,大师兄王栓柱还好点,毕竟是个正式工,每天上工,管事的会安排他的活计。
贾东旭跟二师兄李大福就没有这么幸运,没了传授技术的师父,他俩只能被车间管事的当做小工来用,每天不是搬运工件,就是去装车卸车,都是些又苦又累的活。
没干多久,二师兄李大福受不了了,他的家里人托关系又给李大福找个新师父。
李大福跟易中海断绝了师徒关系,拜了新师父,从此脱离了苦海,跟贾东旭分道扬镳了。
三个师兄弟喝了一场酒,李大福半醉半醒之间跟贾东旭说了一嘴。
他也没办法,眼瞅着三年学徒期就到了,如果不找个师父,把技术练好,考上正式工,那以后他就是小工的命,他可不想过这样的日子。
听了李大福的醉话,大师兄王栓柱连声叹气,也说让贾东旭自己好好考虑下自己的前途。
但贾东旭麻爪了,李大福有家里人给他操持着,而自己那个妈贾张氏是什么都不懂,怎么可能会给自己再找个师父,这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