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0章 挖啊挖(2 / 2)

不定港岛电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港岛那边我有公司,不过这次就算了,走港岛交易也不方便,我准备从BVI走流程,东西还是放在国内我才放心。”

蒋博没有给徐老怪留开口的机会。

港岛的产业已经烂了,基本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

简单说,电影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提供产品,通过渠道,转移到消费者手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只是电影作为产品,属于虚拟性质,满足的是精神需求。

抛开渠道不谈,有两个要素很重要,一是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做出与之相匹配的产品。

很显然,这两点港岛电影人都不具备。

八九十年代,港岛的电影和电视剧,能够风靡内地,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当时观众可选范围窄造成的。

电视剧基本上都要依靠电视台,电影的拍摄,基本上都掌握在几大制片厂的手里。

简单点说,这些人都属于精英阶层。

跟普通观众,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文化认知上的隔阂。

同时由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每年提供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不足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市场供应匮乏,正好给了当时外来电视剧机会。但是随着国内影视剧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以及条件限制上的放开,国内的民营影视公司迅速发展。

赚钱的生意,肯定都抢着干。

相互之间竞争,卷演员,卷导演,卷制作,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港剧港片卷没了。

账其实很容易算。

以电视剧为例,国内有几十家电视台,只要电视剧拍的好,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就会把电视剧的采购价格抬上去。

更何况除了一轮之后,还有二轮三轮,赚钱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最后还有长约。

所以国内的影视剧公司,敢投资,能投资,搞一些大制作出来。

港岛的电视剧就没这个优势。

以翡翠台为例,拍一部电视剧,在敲预算的时候,就得首先考虑回本赚钱的问题。

港岛的市场就那么大点,想靠着本埠收回成本,就必须把预算压低。

大卡司,大制作就算了。

换个场景,都得多花不少钱。

所有翡翠台才专门建了摄影棚,公司所有人都在里面开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剧集的拍摄,而且很节约成本,反复进行利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看港剧的时候,发现同一个场景,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电视剧里。

横店目前也有这个问题。

主要是古装剧,甚至包括一些神话剧,只要有大殿出现,秦王宫的出镜率就高的惊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