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舍弟诸葛亮> 第313章 开了眼就好好带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3章 开了眼就好好带路(1 / 2)

考察完矿山和冶炼厂,此后数日,辛毗继续在向朗的导游下,各处观摩考察刘备军其他的种田建设成果,凡是不涉及技术机密的都可以看。

看着看着,辛毗的膝盖骨也越来越软。

刘备阵营如今在纺织业、制瓷、炼铜等领域,也都有很多技术创新,只不过这些产业大多不是放在江夏郡完成的,所以辛毗参观起来比较麻烦。

比如制瓷,基本上只有豫章郡境内搞,这东西辛毗暂时看不到。炼铜也多是在豫章,因为江南两大铜矿都在豫章境内。

铜矿出铜的比例是很低的,至少远比铁矿低。

基本上消耗二十多吨其他材料、燃料和原矿石,才能出一吨精铜,最后还会留下二十吨废料,这也是为什么炼铜比炼钢铁更重污染的原因。

材料运输成本如此巨大,所以炼铜厂要比炼铁厂更靠近矿区建设。

不过凡事也不绝对。如前所述,诸葛瑾搞出来的炼铜法有两套,一套是从传统的熔炼法慢慢改良而来的,另一套是置换法,也就是用贱金属从硫酸铜/硝酸银里置换出贵金属。

置换法的缺点是要用掉很多铁,但对燃料和其他原料的消耗很低,原料运输成本也就低,还便于置换出辉铜矿里伴生的金银。

所以诸葛亮后来出于贵金属管制的考虑,在鄂县建成了大型钢铁厂后,也配套造了一个置换法炼贵金属的工厂。

豫章那边经过四年多的铜矿建设,如今也摸索出哪些矿区的矿石质量更好、辉铜矿比例更高、伴生金银最多。然后由诸葛家设置的铜官监督,把最优质金银伴生最多的矿源直接以矿石的形态运到武昌。

然后在置换炼铜厂里直接用鄂县产的铁置换铜银,最后再冲淘/灰吹法筛选出金金子在自然界几乎没有化合态,所以不是直接置换的。只是利用金和其他重金属容易互熔的特性,先把金跟不易熔的砂石类杂质分离,再分离金和其他重金属。

如此一来,刘备阵营的铜产量,倒也有一两成是在武昌这边就地冶炼的。而伴生金银的比例则更高,这也便于对贵金属的管理,毕竟就是在诸葛亮眼皮底下生产出来的,不容易被人玩猫腻。

此番为了让辛毗见识见识什么叫“有钱不知道买什么”,向朗当然也大大方方带着辛毗参观了炼铜炼银的环节。

当然对于配方肯定是绝对保密的,辛毗也就跟那些山越野人一样看个热闹,眼睁睁看着工匠们从蓝汪汪的水里置换出铜,又从另外一种奇怪的液体里,把铁棒弄出了一层银闪闪的镀层。

辛毗不由啧啧称奇,但他也看出来了,自己看到的生产方式,估计只是展示性的,平时日常生产应该不是这个样子。

他便忍不住旁敲侧击质疑了一下这种生产的效率和产量——这样文绉绉往溶液里插入金属棒,等着金属棒变色,看起来很震撼,但反应速度其实并不快。

“这便是当初折服豫章和丹阳山越部族、让他们心甘情愿投靠诸葛使君、做工挖矿的仙术了么?只是看这仙术,似乎产量不高?不知每天能产多少金银和赤铜?”

向朗就等着他这個问题呢,他早已得了诸葛亮授权,一旦辛毗问出这个问题,他就有权带辛毗去金库看看库存。

然后向朗就非常自豪地把辛毗领到了防卫非常严密的武昌金库。

辛毗一到那地方,还没走进门,就被震撼到了,因为他看到这是一个墙壁上都贴着铁板的所在。

门也是铸铁而成,非常沉重。进屋之后,地面上只是摆放了层层叠叠的铜锭。而屋子最内侧还有一个楼梯通往地下,还有一道铸铁门锁着。

进入地下室后,才能看到这也是一间内壁用铸铁板包起来的密室,这里堆砌的就是金银了,哪怕只有向朗手持一根蜡烛,照不到太远,依然反射出不少闪光。

向朗没让辛毗看太久,随着蜡烛的火光渐渐萎靡,就把辛毗拉上来了,告诉他:“这间金银室密不透风,一旦蜡烛火光变暗就该上来了,否则会憋死在下面。”

辛毗暗暗咋舌:“这些……都是豫章铜矿的产出?这还只占了两成?怕是北方各州出铜,都不如豫章铜山所出了吧,怎会有如此之多?那让人搬运金银时怎么办?”

向朗:“搬运金银时,自然会打开地下暗门,让风提前流通一时半刻再下去,有时还会让人在上面提前摇动鼓风的皮橐,而且搬运不能超过半炷香就得上来。

佐治先生也看到了,我主如今不缺金银钱财,江东又有鱼盐之利,粮食也能自给自足。何况粮食价贱,远途买粮,运输损耗太大。囤积了这么多金银铜钱,只恨没有足够的贸易花出去。

去年虽然打通了通过东莱向辽东公孙度购买战马的航路,但公孙度产出也有限。大多还是以船和瓷、铁器易马,花不了多少钱。所以佐治先生回去,应该好好看看,在青、幽之地有什么门路可以把钱花出去。

我军千里迢迢运钢铁兵器到青州,那还是划算的,如果其他比钢材更贱价的东西,指望南方外运增援北方,就太浪费运力了。你们到时候也该学会突破曹操的封锁,或是跟草原诸胡多买牛马牲畜,用金银就近解决所需。”

以向朗的身份,这番话其实不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