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25章 布局工业控制领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5章 布局工业控制领域(1 / 2)

在新加坡航展上发生的事情,对于身在盛京的常浩南来说暂时还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他都在根据涡扇9a的测试数据,对涡扇10的高压压气机设计方案进行补全、细化和修正。

因为目标是要把压气机的总升压比调低,这对于几乎一手主抓了总体设计方案的常浩南来说当然不存在任何难度。

而调低级压比除了有保证超音速性能的考虑之外,同时还带来了另外一层好处。

复州轴承集团提供的轴承和齿轮样品寿命超过预期,降低压气机的极限工作强度还有利于提升整台发动机的总体大修间隔和寿命。

对于涡扇10项目来说,难度还是在于制造。

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和高压压气机虽然不算是热端部件,工作温度相对较低,但只要是涉及航发,尤其是涉及航发核心机的零部件,加工难度就没有低的。

为了降低叶片重量,风扇叶片会采用弱刚性的空心结构,然而空心毛坯往往就存在较大误差,再加上产品存在大扭曲型面,又有廓形和壁厚两个约束条件,导致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都很难提升。

一个优秀的总设计师,不可能只管自己案头上面的那点事情,而是一定要在最开始的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对于生产制造过程的优化。

所以,常浩南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410厂里面度过的。

“常总,我们最近已经升级了一批设备,前端制造工艺采用采用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后端工艺采用数控铣削和砂带抛磨,算是在我国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在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超塑成形工艺的生产效率很高,但因为涉及多重高压、高温循环的流程,所以很容易导致叶片大变形,形状一致性低、加工余量不均之类的问题,而在后端采用砂带磨削,可以对多余材料进行精准去除,又比人工磨削的效率更高……”

钟世宏跟在常浩南旁边,一边走过正在调试的生产设备,一边向常浩南介绍道。

当年常浩南过来只能叫参观,而现在已经算是视察了。

“砂带自动磨削……那你们是怎么做叶片廓形检测的?”

手工磨削可以靠老师傅的经验和直觉,但如果换上自动化设备,那就必须得有办法精确测量磨削之前的叶片廓形,再跟加工目标作对比,才能确定磨削工艺指标。

尤其是空心涡轮叶片因为里面是空的,所以还涉及到壁厚检测的问题。

常浩南必须确定410厂的加工能力,才能对应确定内部空心腔体以及桁架结构的设计样式。

虽然叶片内部情况不会影响到压气机本身的性能,但如果叶片的实际质量分布和原始设计差别很大,就会影响到叶片的动平衡,从而影响寿命。

“外轮廓检测是用的三坐标检测仪,这个东西我们自己暂时造不出精度那么高的,不过之前跟欧盟那边合作,他们绕开瓦森纳协定,给我们出口了一批功能不受限的设备……”

瓦森纳协定在理论上并无强制力,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想要绕开实际上没什么难度。

尤其如今的欧盟如日中天,几个成员国一致做出的决定,并不太会受到阻挠。

反倒是未来的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之后,很容易被人控制一两个小国就往里掺沙子。

至于钱……

欧洲货确实是贵。

不过,贵的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好在如今410厂确实也不太差钱……

“至于壁厚检测,用的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

说到这里,钟世宏转过身,指了指旁边不远处放着的两台设备:

“我们厂有个工程师,研究了好多年受损叶片的修复和再制造技术,虽然具体怎么修复还没研究明白,但是结合数控机床搞出来了一台基于超声原理的壁厚检测仪,就像医院用的ct那样……”

听对方这么一说,常浩南依稀有了点印象。

一年多以前他第一次来410厂视察涡喷14的生产情况时,钟世宏就提起来过这么一个事情。

只不过一来当时常浩南的注意力完全在涡喷14上面,实在没有额外的精力,二来损伤修复和再制造这个技术的核心其实是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在如今90年代末的背景下基本研究不出个一二三,所以当时就没有插手。

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本来的研究内容没取得什么成果,但在其他方面收获不小。

当然,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技术突破,都是这么来的就是了。

根据向上级汇报的标准流程,成绩讲完了,下一步自然是讲困难: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难以对砂带磨削的材料去除率做精准预估,导致砂带磨削效率不稳定,只能进行分段磨削,每一段结束之后再拿去检测。”

“硬磨削啊……这个属于微观分子量级的研究方向了,确实不是我现在擅长的部分……”

常浩南略加思索,发现这确实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

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至少也得回去学一学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