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满银和兰花说的很笃定,但是孩子以后做什么选择王满银也不敢保证。
王满银只是有自信,起码自家的孩子不会因为经济问题离开爹娘。
一家子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机率,要比其他家庭大很多。
想到自家的孩子,也让兰花暂时淡忘了孙家两兄弟分家的事实。
现在分家不是坏事,秀莲才只是和公婆有一些隔阂。
如果不分家,孙老汉继续偏帮偏心孙少平,迟早会让秀莲怨恨老两口。
按着秀莲的为人和性格,也许物资金钱方面不会亏待老人。
但要想尽心尽力的伺候,就不要想了。
但是老人年纪大了之后,无病无灾的情况下,缺少的不是金钱。
孙少平离开了农村就没想过回来。
孙少安干体力活可以,要说精细的伺候人,还真的不行。
吃饭问题,孙少安就很难解决,水平仅能达到吃不死人的程度。
有意思的是,孙少平的这个厨艺水平,在农村男人之中可以评价为良好。
大半的农村男人都不会做饭。
所以归根结底,以后伺候孙家两位老人的事情,免不了要落到秀莲的身上。
让秀莲,怨恨孙玉厚两口子,对老两口没有什么好处。
在度过一個暑假之后,王满银终于理顺了手头的生意。
王满银自己负责进货,建国负责批发销售,兰花负责服装的生产。
家具厂王满意几个人,也被王满银给培训了出来,设计能力可能没有,但是普通制式家具的加工,王满银已经可以撒手。家具厂平常交给王满意盯着已经可以放心。
王满银又暂时的过上了闲鱼的日子。
虽然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羊毛加工成呢子大衣,好一些可以买到上百块钱。
水果罐头,干果,市场上面可以说供不应求。
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时机不成熟,王满银也不喜欢自己太忙,这些事情都可以等等了再做。
孙少安两口子,在和孙少平分家以后,日子过的不错。
生活水平总算是提高了上去,不至于因为要帮孙少平攒钱的原因。
作为双水村有名的“冒尖户”,两口子连一身新衣服都舍不得置办。
从去年传言孙少安去县城拉砖赚了几千块钱,到个人购买拖拉机,又到孙少安箍起来双水村最排场的三孔接砖口窑洞。
“冒尖户”传言了这么久,被村人羡慕的眼都要红了,实际也就分了家之后,孙少安一家才过上了“冒尖户”的日子。
日子过好了,除了被村民羡慕之外,当然也惹来了不少的麻烦。
孙少安也不过是刚还完了家里的欠款,家具都没来得及置办,就又有好多村民过来孙家借钱。
双水村毕竟不是罐子村,除了仅有几个头脑灵活的村民做点小生意,双水村村民没有组织,知道去外面揽工赚钱的都不多,大部分村民粮食没什么问题,就是手里缺钱。
“秀莲,二妈又来了。你又在忙啊,二妈怎么每次来你们家,都能看到你在做衣服?”
来找秀莲最多的,当然就是秀莲的同宗远亲,二妈贺凤英。
自从孙玉亭因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丢了村支委的职位之后,孙玉亭家日子就没有好过过。
集体的时候,没饭吃的时候找孙玉厚。
生产小组的时候,孙玉亭不仅要在孙家连吃带拿的,还要孙玉厚帮着干分配给孙玉亭家的活。
现在到了包产到户,没有集体的便宜可以占。
孙玉亭总算在贺凤英的呵骂之下,为了家里三个闺女的吃食,准备下地干活。
然后到了地里孙玉亭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点亮种田的技能。
只能继续求助于大哥孙玉厚,孙玉厚把田里技术性强的工作,都帮着孙玉亭做了。
本来孙玉亭家,有贺凤英当村妇女主任,多分配的几亩地,日子要比普通村民家好过一些。
但是由于孙玉亭和贺凤英,两个人之前都不下地干活,不懂种地,就算地比其他人家多,产量还是不行。
孙玉亭家的日子,比集体时期好不到哪里去。
其他人家起码都吃玉米面馍馍了,孙玉亭家高梁面都吃不饱。
所以孙玉亭还是选择经常去孙玉厚家里打秋风。
等少安和孙玉厚分了家之后,孙玉亭小聪明不少,当然知道谁才是孙家的有本事人。
两口子更是分为了两波,孙玉亭去孙玉厚家借粮,贺凤英来少安家里借钱。
想想贺凤英的身份,即是贺凤英的同宗,又是孙少安的二妈,还是孙少安和秀莲的媒人。
对秀莲提出,借点小钱,秀莲怎么好拒绝,所以贺凤英是隔三差五的就来一趟少安家里。
借小钱都是孙玉亭的智慧,首先大钱没有小钱好借,再一个每次几块几块的借钱,大侄子孙少安哪好意思让二妈还。
“二妈,这衣服不是做给我们家自己穿的,是帮别人做的。”
“秀莲,这是帮谁家的做的衣服啊,料子真好,都是的确良的。”
贺凤英摸着缝纫机上面的布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