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智圣东方朔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奇才叫东方朔。
一方面,他以博学多识和能言善辩闻名于世。
另一方面,他又以怪诞夸张的行为方式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
当然,这些都不是完整的东方朔。
真实的东方朔,其实是一个披着喜剧的外衣,却只想做正剧的有志青年。
可惜,他的保护色太过醒目,反而掩盖了他的真性情。
东方朔在民间被称为智圣,因为东方朔,民间有了大隐隐于朝的说法。
“汉武帝即位第一年,广征天下人才,根据才能以破格授予他们职位。”
“于是各地的士人,纷纷上书谈论国家政治的得失,炫耀卖弄自己才能的人数以千计。”
“其中大多数不值得录用的,朝廷就通知他们说上书已经看过了,可以回家去了,竞争是十分激烈的。”
“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写文章这个事儿,很多人可以妙笔生花,和真正去做事,完全不是一回事。”
“东方朔听说汉武帝广纳人才,便来到了京城。”
“在给汉武帝的上书里,他极力的推荐自己。”
“我东方朔从小就失去父母,是由哥哥嫂嫂抚养长大的。”
“十三岁时就开始读书识字,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各种字体的写法。”
“十五岁的时候,学习击剑,没有几个人是我的对手。”
“到了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经》、《尚书》,背诵了二十二万字。”
“到了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中关于战阵的布置、作战时队伍进退的内容,也背诵了二十二万字。”
“我一共已经习诵了有四十四万字的书,还牢记了孔子的一些格言。”
“我今年二十二岁了,身高有九尺三寸。”
“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一样明亮,牙齿像编织起来的贝壳一样整齐洁白,世间就没有几个比我英俊的人。”
“像我这么出色的人,应该可以做陛下的大臣了。”
“东方朔毫不客气,刻意赞扬抬高自己,初审的人认为东方朔太轻狂。”
“而汉武帝却认为东方朔奇伟,让他在公车署里等待进一步的诏令。”
“但是俸禄微薄,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察纳召见。”
“如果得不到汉武帝的察纳召见,就意味着没有机会,东方朔没有放弃。”
“不久后,就想到了一個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好办法。”
“于是他找到了宫中为皇帝养马的侏儒,骗他们说皇帝嫌你们没用,准备杀掉你们。”
“侏儒们吓得大哭,赶紧在汉武帝要经过的路上磕头求情。”
“汉武帝听了,怒气冲冲地召来东方朔进行责问,却被他三言两语巧妙化解。”
“就这样,东方朔开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待诏金马门。”
张仲景:东方朔说话风趣幽默,所以每次劝汉武帝,汉武帝也能听得进去。
汉武帝广征天下人才,东方朔凭借夸张的自我表扬引起了汉武帝的兴趣,让他迈出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自从东方朔被召为公车令后,就经常给汉武帝出主意。
比如反对汉武帝侵占农田来修建猎场,反对胡乱赏赐,反对因发怒而诛杀无辜百姓等。
和其他敢于仗义执言的大臣不同,东方朔很讲究劝谏的方式。
总是会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小技巧,来达到劝诫成功同时不危及自身的目的。
比如汉武帝的姐姐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因为杀人被捕,汉武帝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
从亲情上来说,隆虑公主死前,汉武帝曾经答应姐姐用黄金千斤饶恕昭平君一死。
从公理上来说,汉武帝又不想悖逆法律,容忍这个不省心的外甥继续为非作歹。
深思熟虑后,汉武帝决定秉公办事,交由相关官员审判。
但是短时间内,汉武帝还是过不了这个坎儿,望着满桌的饮食无心动筷。
这个时候,东方朔毫无眼力见儿,向汉武帝表示祝贺。
东方朔不慌不忙地扯了一通阴阳五行的理论,悲伤情绪对身体健康不利,明明是在做正确的事情,没有必要愁思郁结。
自己的祝贺,是在为国家有一位刚正不阿的君主而开心。
东方朔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让汉武帝坚定了想法,选择严惩这个外甥。
这一番话讲完后,汉武帝不仅烦闷情绪一扫而光,还赏赐了东方朔布帛百匹。
不过,尽管汉武帝对东方朔很是看重,但并没有把他当成国家的能臣。
更多的,是把东方朔当成一个插科打诨来为自己消烦解闷的弄臣。
很多时候,汉武帝在询问群臣无果的情况下,会想到东方朔。
而东方朔面对此类疑难问题,一般也不会按常理出牌,而是会通过自己的博学机智巧妙化解难题。
同时和当朝的政治局势结合,试图将一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道理掰扯清楚,进而劝诫汉武帝多为民众考虑。
“那时的汉武帝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