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篇,分成十卷,书前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北魏青州寿光县人。”
“多是按照饲养、繁衍、疾病医治等项进行阐说,对水产养殖也安排一定的篇幅作专门载说。”
“叙述的农业技术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适宜。”
“除此之外,贾思勰还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齐民要术》有6篇分别叙述养牛马驴骡、养羊、养猪、养鸡、养鹅鸭、养鱼。”
“书中已注意到饲育畜禽等在群体中要保持合理的雌雄比例。”
“养羊篇提出10只羊中要有2只公羊,公羊太少,母羊受孕不好。”
“公羊多了,则会造成羊群纷乱。”
“对养鹅、鸭、鸡、鱼等都提出了雌雄相关的比例关系。”
“鹅一般是3雌1雄,鸭5雌1雄,池中放养雌鲤20尾则配雄鲤4尾。”
“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贮藏技术。”
“酒、酱、醋等可能发明很早,但详细严谨揭示其制作过程,以《齐民要术》为最早。”
“在作酱法中,首先叙述用豆作的酱,但也记载了肉酱、鱼酱、虾酱等的制作方法。”
宋应星:《齐民要术》成书的时间为东魏时期,它的问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基础的。
北魏之前,北方处于一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一百多年以后,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
社会秩序由此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随之从屡遭破坏的萧条景象中逐渐恢复过来,得到发展。
北魏孝文帝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尽管如此,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贾思勰认为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是否富强,于是便萌生了撰写农书的想法。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农业生产的蒸蒸日上,也为贾思勰撰写农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贾思勰为官期间,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
每到一处,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贾思勰曾经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进行各种实验,饲养过牲畜、栽种过粮食。
贾思勰不但注重亲身实践,而且善于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吸收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
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概括总结,最后完成了《齐民要术》这部伟大的著作。
尽管贾思勰的名声不显,但他对贾思勰的敬佩丝毫不减。
“贾思勰还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分析。”
“尽管《齐民要术》序中写有商贾之事不记录的话,反映作者受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较深。”
“但在全书中,如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篇。”
“却详细描述了怎样进行多样经营,如何到市场售卖,怎样多层次利用农产品等有关经济效益的内容。”
“在种榆白杨中,具体叙述榆树播种、杨树插枝育苗的技术,幼树隔3至5年间砍伐作材料出售。”
“贾思勰除了突出贡献,在农学思想方面也有非凡的见识。”
“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贾思勰认为,农作物生长是有规律的。”
“谷子成熟有早晚,早熟的谷子,矮小,果实多。”
“晚熟的谷子,长的高大,而果实少。”
“强壮的苗长得短小,黄谷就是这样。”
“以粮食为中心,多种经营。”
“贾思勰重农,首先是重视粮食生产。”
“但他又并不把农业生产归结为生产粮食,而是要多种经营。”
“《齐民要术》包括了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林木、种桑养蚕、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
“贾思勰认为,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要环节。”
“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不但满足了消费的需要,而且价值提高了。”
“《齐民要术》中就有酒、醋、酱、豉的制作,还有把粮食、蔬菜、果品、肉鱼加工成耐储食品的方法。”
苏轼:贾思勰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总结出的原则,几乎成为后面农学家共同遵循的守则。
贾思勰除认真吸收前人的典籍和农书中的精华、搜罗大量农谚歌谣外。
还很注重考察和汇集同时代人的生产经验,有时还亲自试验。
更加难得的,贾思勰著书征引前人典籍,而不拘泥于前人见解。
《齐民要术》许多卷篇都有相当份量的前朝文献引述,为后世农书树立了范例。
西汉《氾胜之书》这部农学巨著,全书已无法寻觅。
它的重要片段由于《齐民要术》的摘引,才得以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