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号,柏林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下午两点不到,柏林电影宫外,已经站满了黑鸦鸦的一片人群,其中大量都是带着相机等拍摄设备的媒体记者。
而这些人今天下午汇聚于柏林电影宫外,是为了来参加远道而来的华夏电影《蔡文姬》的柏林首映!
说一个冷知识。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虽然在欧洲三大里,目前人气最高的是戛纳电影节,转载的新闻、媒体报道也最多。
但实际上,柏林电影节才是欧洲三大里每年吸引观众游客最多的电影节。
相对于对公众封闭的戛纳和被大海隔绝的威尼斯,柏林电影节才是真正的热闹。
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人员参与柏林电影节,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来参与的观众更是超过十几万到几十万,数不胜数!
而本次第69届柏林电影节就在柏林当地22个场馆举办,一天同时能够有50部以上的电影举行首映活动!
当然,其中能够在电影宫举行首映的电影,无疑是最受关注的。
虽然,电影宫并不是柏林能够容纳最多观众的电影院,甚至电影宫可容纳观众数量只排第三,但其地位无疑是最高的。
像王全安的《恐龙蛋》,就没捞到在柏林电影宫举行首映的机会。
毕竟整个电影周柏林电影宫只能给10部电影做首映活动,每天一部,而光是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就多达17部了,其中还得去掉开幕影片和闭幕影片,留给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办首映的机会就更少了。
当然,不管这个机会竞争多激烈,张一谋是必然能够拥有在电影宫首映的资格,而且还被安排在了电影周的后半程,是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受重视的电影之一。
而组委会重视,来到现场观看本届柏林电影节竞争的各路媒体、影评人自然也会很重视。
具有1627个座位的柏林电影宫外,最起码聚集了超过3000人,其中有半数都没能拿到今天《蔡文姬》首映的电影票,却依旧捧着长枪短炮,捕捉着一位位到场参加《蔡文姬》首映的嘉宾。
而此时的《蔡文姬》剧组主创们,也在电影宫的入门口处,招待着一位位专门受邀前来观影的嘉宾。
主要是其他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剧组,以及部分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场刊代表,和最重要的来自全球各地的片商、发行商。
万幸,吴渊不需要做这种应酬的事情,他毕竟不是《蔡文姬》剧组的主创。
此时的他就很是悠闲的坐在了电影宫内第二排的座位上,静静等待着首映活动正式开始。
在昏暗的放映室里,哪怕已经入场的观众们大多都是对世界电影非常懂行,基本都认识吴渊的业内人士,但也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个低调坐在第二排的亚裔居然就是在国际上名声赫赫的大导演Daniel Wu!
直到,电影宫内都坐满了人,16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时,张一谋带领着剧组主创们走到了台前。
《蔡文姬》柏林首映活动正式开始!
“谢谢,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观看我们《蔡文姬》的首映。”
拿着话筒,站在台前,张一谋依旧是那副腼腆的模样,甚至吴渊还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丝紧张的气息,也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
“上一次来到柏林,已经是9年前的事情了,一晃眼就过去了这么多年。”
“我还以为欧洲的观众都已经忘记我了呢。”
张一谋的脸上露出了调侃的笑容,不过这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他上一次来到柏林电影节的时候,还是2010年带着《山楂树之恋》来的,当时《山楂树之恋》入围了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时代单元。
嗯,没能入围主竞赛单元。
如果再往前倒的话,他上一次入围欧洲三大主竞赛单元,还是1999年导演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
巧合的是,当年《我的父亲母亲》也是入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最终获得了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
只能说他和柏林国际电影节真的是非常有缘分的。
一晃眼差不多20年过去了,张一谋再次入围了柏林国际电影节。
此刻站在台前,面对着上千双凝视着他的双眼,张一谋心中涌出了无数感慨之情。
虽然已经转型商业片很多年了,但张一谋到底还是一位文艺片出身的导演啊!
拿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本来酝酿了千言万语的张一谋,所有的“感言”都堵在了胸口,最终只汇成了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拍人物传记电影。”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部电影吧。”
哪怕马上70岁了,但张一谋也依旧还在敢于尝试新领域,挑战新题材!
安安静静坐在台下的吴渊,望着内向腼腆的张一谋,嘴角微微上扬。
或许这就是张一谋被称为国师,在同期所有导演都已经掉队了的情况下,依旧还是国内第一的大导演的原因吧。
张一谋这种对待电影的态度,确实配得上“国师”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