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于在丰县读书,一年其实也只回几次家。以后若真的考上秀才,说不得还得继继在这边读书。
以后说不说两孩子肯定要在边赁个房,在丰县长住好几年。孩子大了,以后他们的生活就由他们自己安排,李妹妹你说呢?"
于青青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实从前两年开始,家里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子于处理,自己也就只能在家照顾好婆婆,尽量让子于少操心些。
"于姐姐说得对,我也是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的日子过来,做娘的就万事知足啦!"
"我看你们俩这姐姐妹妹喊着,性子也都随和,真正像亲姐妹一样,看来这个事情我还是提对了。哈!哈!"
沈老夫人看着两人谈得投机,一脸的开心。等两人约好接自家嫂子过来订亲时间,说什么也要留母女俩人吃完午饭才能回去。
。。。
"刘家是个很不错的人家,说现在孩子还小,等定下来后两年后满十六在成亲。文竹他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您们两老也帮看看。"
回到李家村,沈素云就找到家里两位老人,把今天在沈家商量好的事一一说来。
"老二媳妇,你素来是有成算的,既然觉得好就先订下来。二壮也不知道几时能回来,可不能耽误家里孩子的亲事。"
"既然是好的,就先订下来,文竹的亲事可不能耽误啦!"
李家奶奶也在边上赞同。
。。。
"阿姐,阿姐跟你说个好消息,娘亲同意你亲事啦!!"
文央回来后直接跑到兔场里,跟阿姐汇报今天的好消息。
"真的能定下来?"
文竹仿佛还不敢相信一样,只是眼神亮晶晶的盯着文央。
"是的...是的....说不定下次在见到刘公子,就要叫姐夫啦!!"
"你...你,不跟你说了。"
"哈!哈!哈!这有什么。"
文央看着跑远的阿姐,站在空地上叉着腰大笑起来。
"是有什么喜事吗?笑得这么开心。"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幽幽的问话。
"赫!赫!伯娘你走路咋不出声响,吓我一跳。"
文央往前跳开一步,转回身一看,原来是帮守兔场的伯娘,心还在扑通扑通使劲跳。
"伯娘在这边可还住得习惯?"
"习惯的,这边感觉比村里还凉快些。我跟你伯伯每晚都要轮着起来两次,上次你娘也同意我把家里半大的六只鸡一起搬过养。
真是托了你家大福哦,等鸡子长大伯娘请你吃鸡啊!!"
说着还指了指柴棚边上的一个鸡笼子,这是老俩口养来准备吃鸡蛋和过年的。
"那就好!那就好~!伯娘你们看看,要是兔场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这个还真有,上次有跟素云说过,不过估计她太忙许是忘记啦!这边白天倒还好,只是晚上我们总担心睡熟,有啥事也不知道。
所以寻思在这边养只狗,这样要是晚上真有事,也能有个示警。只是村里养狗的人家不多,最近都没有小狗仔抱。"
听伯娘说完,文央就知道这事还真是自家疏忽啦!
之前一直住在村里,大家生活水平不高,人都吃不饱,谁家还能有余粮养狗子。就现在整个村子也只有两户人家有狗。
所以没这习惯,也一直没能想起,如果养上狗的话,晚上真有一点风吹草动,最是警醒。
"伯娘你说的这事我记下啦,明天我就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狗子。"
文央说完便回了家里,在新建中的两进院子里转了一圈。
现在自家人住的房子,直接建成了两进长方形的院子, 都是按正房三间,两边厢房各两间来建。
前后都用半敞的连廊和宽大的屋沿连着,能保证下雨时,从正门进来完全不会淋到雨,能到每一个房间。
房间的地基已经全部打好,最里面一进房子砖墙都砌到半人高,阿爷现在更是每天都泡在工地上。
听阿爷的说法,按这个进度的话,估计再有二十天应该就能建好,余下的就打炕,铺地砖,打家具这些细致活。
晚上回家把买狗子的事情一说,明天刚巧大伯要去旺山集送货,刚好跟大伯可以一起去。
......
好几个月没到旺山集,感觉今天赶集的人比之前多出不少,卖蔬菜的张二狗竟然已经在镇上开起了铺子。
看到文央给硬塞了两包熟食,让她带回去吃吃,说什么也不肯收钱。现在他铺子里卖的可不止五样,各种素菜肉食足足十几种。
听说她要买狗子,直接让她到卖鸡鸭过去点的地方看看,卖家禽家蓄都是在那边。
文央一路逛过去,发现菜市里增加不少卖蘑菇和山货。只是现在自家倒不少这些吃食,现在村里人山上采到什么,或者家里要卖什么,都会先到自家问下。
家里人想吃,一般都会按市场价,直接从村里人手里买,即新鲜又省事。像鸡蛋基本上是有多少,就收多少。
作坊里做蛋糕需求量真的太大,好些隔壁村里的人也会送到她家。
今天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