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传统手艺
“呜呜——”
洪熙三年腊月二十,在火车的汽笛声中,一支队伍缓缓走进了凤阳火车站内。
站内,身穿绸缎的商贾们瞧见这支队伍,纷纷开始躲避起来,全因队伍之中站着身穿鸳鸯战袄的军士。
火车从出现在民间到如今,也有足足四年余三个多月了,加上两京铁路已经从北京修到了中都凤阳,故此使用火车贸易的商人并不算少。
尽管洪熙二年时,朱高煦已经将商贾的衣着限制放宽,但为了避免麻烦,他们还是会下意识的躲避官家的人。
“殿下,火车已经为您协调好了,现在就可以上车。”
不多时,火车站的站长小跑而来,卑躬屈膝的对人群之中的一人献媚。
能在城外随意走动并被称呼殿下的,也只有在军校读书的朱瞻壑了。
二十岁的朱瞻壑此刻穿着素色的圆领袍,身旁跟着太子妃沐氏,而沐氏身后跟着几名少女与一名三十左右的丰腴宫女。
宫女怀中抱着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显然是朱瞻壑与沐氏的孩子。
面对朱瞻壑的询问,站长露出几分尴尬笑容。
“卧铺就是有卧室和房间的车厢,为了殿下住的舒服,这车厢提议将三個卧房改为一个,十分宽敞,殿下请进。”
不多时,随着汽笛作响,这辆拉着太子与太孙的火车开始向着北方驶去。
“殿下,这是今日的报纸。”
“也有,但都是坐几站,很少有坐完的,毕竟这票价确实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意负担的。”
不说别的,单单说控制舆论这块,一期报纸胜过数十名江南大儒谈天说地。
以他的见闻来看,每辆机车每个时辰基本能发一班车,一班车是五百人。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而言,胆大的总归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偏向保守,坐船前往北京对他们来说虽然慢,但更便宜实惠。
“既然准备好就出发吧,耽搁太久也不好,三月初我还得去燕然都司任职,早去早好。”
除了煤水车厢外,这火车便只有一节车厢。
对此,站长分别作出解释。
“倒是不错……”
当然,这只是指白天的卯时到晚上的亥时,亥时以后只有到站,没有出发。
朱瞻壑颔首,同时询问道:“这个卧铺是最新弄出来的吗?”
隔间内有上下左右四张床铺,与他在军校的床铺一样。
朝廷虽然放宽了路引政策,但去到北京不能及时找到工作,那就只有留宿街头了。
站长献媚的示意朱瞻壑走入,朱瞻壑好奇走入车厢,看到的是一条不足三尺宽的小道,另外还有一个个敞开的隔间。
一名兵卒递来报纸,朱瞻壑接过后,当下便打开报纸翻阅起来。
算下来,一天时间中,凤阳府可以走八班车,人数在三千五到四千左右。
当然,这还是因为两京铁路沿途聚集了大明三分之一人口所致。
两京铁路运行的客运和货运机车是三十二班,一年在二百四十万贯左右。
在他身旁的沐氏见状,当即抱着孩子侧过身去哄了起来。
这一张全票,就是一个普通力夫二十天的收入,能买一百斤大米,吃整整一个多月。
沿途一路上朱瞻壑都在观察窗外,他并非不知农事的人,故此也看到了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新作物,诸如番茄、花生、红薯是其中佼佼者。
从凤阳前往北京有三十个站点,每个站点十文的情况下,需要三百文才能从凤阳坐车到北京。
“刚刚推出不到两个月。”站长解释着,朱瞻壑又追问了其它问题,例如现在火车的客运量如何,以及票价如何,还有卧铺和坐车的票价如何。
“以后我也要让百姓能坐上便捷的火车。”
另外,每年都有官员出钱包车来带亲眷家具北上,这也是收入的大头。
似乎是上次乘坐留下了阴影,故此上车前朱瞻壑特意询问:“这火车这般,时速多少?”
“卧铺?”朱瞻壑愣了愣,他不知道他两年没回家,火车都有卧铺了。
打开门,里面摆放着一张五尺宽的床,旁边还有可以坐着泡茶的桌椅板凳,以及单独的厕所。
厕所比较狭小,但总比没有好。
按照这个速度,两京铁路最起码要三年半才能回本。
在站长的带路下,朱瞻壑来到了车厢中间的位置,而这里是车厢内唯一有门的隔间。
朱瞻壑看着自己面前的房间,暗自许下心愿,随后便招呼沐氏进入房间休息。
年纪渐长,加上军校四年的磨砺,朱瞻壑对于报纸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
要知道如今的南直隶普通力工工价也不过二十文,山东、河南、北直隶只有十五文,唯有两京稍高,也不过每日三十到五十文不等。
朱瞻壑颔首在队伍护送下走出站点,一辆被特意安排出来的火车出现在他们眼前。
“百姓坐车的多吗?”
南北走一趟,正常下来刨除人工和成本,基本能赚二百贯左右,货运也基本差不多。
“这是最新版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