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快穿:三千世界回家路> 第101章 败给现实的知青想翻身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败给现实的知青想翻身5(1 / 2)

东进大队,这是S省下面一个乡再里面的一个村。

这个村靠近山,气候和沪市差不多,他们这批知青里面除了苏连芳,另外3个都挺习惯。

除了他们四个人,村里办的知青点已经住了上一批的四个人,看样子,以后还会陆陆续续的下来知青。

上一批人是68年的年底到了,顾元熙表示真的不理解,这么狂热的吗?连在家过个年都等不及?

腹诽归腹诽,这才大半年的时间,上一批的知识青年们已经被现实摧残的几乎和村里人差不多了,唯一明显不同的是他们的口音不一样。

华国历史上从1935年开始普及“国语”,到1955年正式更名为“普通话”。1956年才开始大面积的推广,正常他们这个年龄段上过学的知青多多少少已经可以用普通话沟通了,除了个别说的流利的,其他人的普通话还是夹带着一些乡音,尤其是张红星,理论上他的普通话说的挺好,就是总时不时冒出几句他们家那的俚语发音,他还觉得挺光荣:我这可是正宗的南普,说了我自己听着就觉得亲切。

并戏称顾元熙的普通话是:沪普。

陈美霞的普通话是:川普。

他见着陈美霞个头小小的样子,没事就去帮帮忙,男知青一个屋子住,有时候开玩笑问他是不是对陈美霞特殊照顾,他都笑眯眯说:那必须特殊照顾啊,个子那么点大,跟我家妹子同年还比她矮那么多。

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了大约10公分的距离,摇摇头:小陈同志那瘦小的样子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也不费事。

再问他怎么不去帮同一批的苏连芳,他就直接摇摇头:女同志还是保持距离的好,她的眼神有点黑(吓)人。。

这个村子靠S省的北边,不旱不涝,庄稼的收成比较好,村后面有片山,还有条河,靠着这两样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活了不少人,不过经过那几年,山上河里能吃的已经不多了。

早几年开始大炼钢铁,家家动员把铁锅都捐了,现在农具都是村部统一发放,干完活再送回去。

村里还组织了一个食堂,跟着开展大锅饭,不过那分量。。只能说饿不死。

上一批知青也是4个人,三男一女,其中那个女孩前段时间不知道家里走了什么关系偷摸开了证明弄回去了,女知青的屋子一直到顾元熙他们这批来才有人住。

三个男知青是24岁的林忠,G省人,普通话口音很重,长得黢黑身材也矮,但是干活还不错,成天默不作声,下了工就和徐光辉一起忙乎他们在屋子后面开的一小块菜地。

徐光辉,23岁,Y省人,也不怎么说话,但是性格彪悍,听说来得这大半年已经跟村里人为了工分的事直接干了一架。

林忠,23岁,H省人,长的高大,性格也像H省人一样,热心,好个打抱不平,有时候还能和村里的大姑大姨聊在一起,时不时混点野果什么的小零嘴回来,可别看不上那些东西,在这个时代,能有点小零嘴分给你真的是得关系很好的了。

大家都很穷,那衣服裤子是补丁加补丁,不过没人觉得丢人,这是勤劳朴实的证明。

以上都是一天之内张红星那哥们打听来的消息,这小子,见人就带三分笑,嘴能说,又热情,没一会就和一个屋子的老知青称兄道弟了。

村里给知青住的是之前村里一个富户的房子,在村西边,位置在中间靠后点,61年的时候拖家带口的开了证明说去城里投奔亲戚,塞了好处给村长拜托照看下房子,结果一去就没了踪影,都多少年了一个口信都没有托人带回来过,挺大的院子就一直空着。

村里人多少人家都关注这个院子,想分一杯羹住进去,都被村长打发了,只不过一年一年的过去,房子没人住也不是个事,虽然他让老婆隔一段时间就过去照看下,房子也败落下来了。

转眼到了68年,越来越多孩子生了没地方住的村民开始明面上惦记这个院子了,村长都想松口的时候,下来知青的指标,正好把知青安排住着。

第一,地方够大,男女能分开。

第二,知青虽然人过来的时候户口也落过来了,但是家里有关系的也不是不能随时走,比较机动,那户人家要是回来也可以方便把屋子腾出来。

第三,公家要求安排知青,占谁家的地方给知青住也不合适,那还不闹死了?像之前下来的臭老九们,按照政策都安排到村最西边的“牛棚”接受教育了。

村长姓李,40来岁,之前接顾元熙他们的大叔就是他本家老叔。

他们这批知青进村的时候,正好村民都在稻场打稻子,听见拖拉机突突突的开过来,一大部分都过来围观。

“哟,这小伙子长的真俊啊。”一个大婶子大声的跟旁边的老姐妹说。

“是啊,哎呦,一看就是城里人,这细皮嫩肉的,比俺们村大姑娘都白呢。”她旁边的姐妹马上接上话茬,开始对新到的知青们评头论足。

“走走走,都散了啊,有什么好看的?不干活了?要看以后天天能看到。”村长走过来,挥着手打发围观的村民。

然后就带着他们4个人先去屋子放了行李,然后走了一圈,认了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