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刘渊崛起,建立了汉赵政权,他虽是个不折不扣的匈奴人,但是他本人却自认为是汉朝后裔。】
【于是,他追封刘禅为“孝怀皇帝”,将昭烈皇帝刘备、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尊为三祖。】
刘邦:“……”
乃公被匈奴给围了,与匈奴势不两立,咋的,后世竟然有匈奴人奉他为祖?
这世间真的是什么奇事都有啊!
刘彻也觉得惊奇,他跟匈奴打了一辈子仗了,虽说把他们打服了,有部分人也归顺了汉朝,可若要奉他为老祖宗,这就有点过了吧!
最主要他不想当匈奴人的老祖宗啊!
刘秀:“……”
光武帝觉得挺无语的,还有这操作!
刘备:“……”
他竟然沦落到受一个匈奴人的恩惠!
【之后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也自称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而随着刘备祭祀地位的逐渐恢复,齐高帝就命人在成都以南,惠陵以东新修了一座昭烈庙,而这时候的武侯祠也搬到了昭烈庙的西侧。】
【昭烈庙与武侯祠相依而伴,因而后世的文人墨客在写诗之际也留下了武侯祠和汉昭烈庙的印记。】
刘备已经平复了他那莫名的嫉妒心酸之情,只是他还是很疑惑,目前看,这还不是两座分开的祠庙吗?
这后来怎么就并到了一起?
【杜甫曾有诗云,“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由此可见,武侯祠和昭烈庙的距离真的很近很近。】
【然杜甫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语中的,后来的后来,武侯和昭烈帝真的君臣同体了。】
杜甫:“……”
他就是感慨昭烈帝和武侯的敬意,他们君臣一心,千百年受人祭祀,没想到他这真的一语成真了。
【直到这会,昭烈庙和武侯祠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随着时光的匆匆而逝,咱们来到了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赢得了天下,他采取了分封制,分封诸子为王,他的第十一个儿子朱椿正好被分配到了成都,为蜀王。】
听到分封制,嬴政鲜见的冷哼一声,虽然他挺佩服朱元璋一介乞丐登顶一国之君,但是分封制就是不可取,殊不见他后面的藩王之乱。
他朱元璋自然觉得都是自己的儿子,他还能压不住嘛!那后边呢!幼帝能压得住那些野心勃勃的藩王嘛!
【年轻的蜀王到了蜀地之后,便看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武侯祠中香火鼎盛,而昭烈庙里人影稀疏,祭拜的那就没几人。】
【看到这一现象,朱椿就有点不开心了,心想这怎么拜臣子的比拜君王的香火还要旺盛呢?】
【这对一向秉承着“君贵臣轻”的朱椿来说,很难接受。于是他想了个法,他啊干脆把他们俩并在一起得了,反正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好着呢!就让他们共同承受百姓的香火好了。】
刘备:“……”
话不能这么说吧!
虽说他与孔明关系是甚好,但死后也不能并为一体吧!
他有点了解了,但是这种做法,他不是很能接受。
诸葛亮沉默,他觉得也挺无语,但他不说话,他怕一说话就成为众矢之的。
朱元璋看到儿子的这个方法,则是呵呵一笑,心想这朱椿脑袋原来是这么的灵光的啊!
【于是乎,他就把武侯祠给拆了,把诸葛亮的塑像和牌位都移到了昭烈庙中,放置于刘备像的东侧,然后又将关羽、张飞的像放置于刘备像的东侧。】
【他什么意思呢!这也并不难猜!很显然,朱椿是在维护皇权至上,他营造了刘备为尊,诸葛亮为辅的祭祀格局,以维护着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刘备叹气,他真的是谢谢那位蜀王了!
这乍看一下,没啥问题,全心全意为他!可百姓买账吗?
他都已经预料到后面的事,原本单独的庙,那些进他祠庙的都是真心爱戴他的,真心为他上香的。
可如此一来,他的香火是鼎盛了,可又有几人是真心为他来的呢!
他这不成了配角嘛!他终究是不如孔明得后人尊崇啊!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都不敢拿眼看刘备了。
他觉得这不行,可他又制止不了后世人的行为。
【朱椿想要维护君权,可老百姓们不懂啊!他们以为来的就是武侯祠啊!二者归一之后,昭烈庙中的香火越来越旺,然刘备也沦为了配角。】
【百姓们大多数都是来祭拜诸葛亮的,只不过刘备的像在此,顺带着也给了刘备一炷香。】
【或许在老百姓的心中,诸葛亮的光芒已经压倒一切了,这让朱椿始料不及,他可谓是弄巧成拙,可这座君臣一体的祠庙却传之了后世,成为了史上唯一一座君臣一体的祠庙。】
刘备酸溜溜的道:“孔明,可真受百姓爱戴!”
原本刘备的心已经平复,可此时又忍不住的冒酸了。
他感激诸葛亮为他蜀汉做的一切,可此景此景,他的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诸葛亮讪讪,不知道怎么回答,感觉怎么说都是错的,索性不言语了。
总之,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