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李曾伯在军中与民间找找看,就找到了众多的人才,统统被他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上,组建起一支能打的队伍来,这支队伍不断地增长中。
他是个老手,得到了皇帝的充分支持后,他知人善用,即使是庸才也有他们的位置,许多军官,他们或许不能管军,但能管理后勤,他们或许不能上阵,但带兵还是行的。
除此之外,李曾伯抉择兵员,通过比试,从原有军队中找到了相当一部队的士兵,再到民间招兵,曰:“保家卫国,正当其时!”
民间踊跃参加,三日即得三万军,当中不乏良家子的强壮之士。
加上选出的部队三万人,然后将军官、士兵编组,共得六万人,由皇帝授军号为玄甲军,军官皆穿玄甲,取的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精锐军队,希望如唐朝玄甲军
《资治通鉴》有玄甲军的描写,为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大致意思就是李世民手下有支全穿黑甲的精锐骑兵,尉迟恭、程咬金等人,曾经当过这支军队的统帅,战斗时非常勇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支新军由桑元绍为总教头,以川军练兵术去训练他们,刀盾兵专练破锋八刀、枪兵则练二十四式疾雷枪法,从早练到晚,急就章,居然有所见效,士兵们轮起刀枪来也似模似样。
李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对于即将到来的鞑军入侵,他是全无惧色,当时朝中除了抵抗之外,还有人欲谈和,比如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的马天骥提议谈和,他狡猾地说派大臣与鞑军谈和,先稳住鞑军,然后召集军队消灭鞑军。
结果此议招致李曾伯的强烈反对,他说靖康时两帝也曾派人去金营谈和,结果如何?
一句话说得诸人面红耳赤,再不敢有谈和之议。
除了找寻兵力,军队必须钱物供应,军费不足,李曾伯求见皇帝,老实不客气地道:“臣是化缘来者!”
理宗大笑,曰:“卿忠心为国,朕岂可吝此阿堵物。”
遂出内帑三百万贯钱,其后妃共出百万贯钱,以助军用。
李曾伯得钱后,谓京中诸官、富户及百姓曰:“陛下为国而花费巨大,臣亦不敢落后。”
他宣布,尽其所有,共得三万贯钱,全作军用。
李曾伯是个清官,三万贯钱是他的极限了。
有此君臣作表率,于是诸人一起捐资,充当军用。
各官共捐资超过三百万贯,当中右宰相丁大全捐了十万贯,其余相公也八万、五万贯的来捐,状况远远好过明末时李自成兵临北平时明朝官员的表现。
1644年春天,当李自成大兵压境时,崇祯皇帝号召大臣捐钱充作军饷,大臣装聋作哑,视如未见。
如内阁首辅魏藻德,位极人臣,相当于丁大全一样的角色,只捐了区区500两银,这点钱与其说是助资,还不如说是寒掺崇祯帝呢。
国丈周奎深受国恩,与国同休的人物,却只扣扣索索地挤出了一万两上交。崇祯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命令再加一万。周奎这次说什么也不拿了,跑到宫里跟女儿周皇后哭穷,无奈的周皇后,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给了他五千两,没想到周奎在中间吃了回扣,贪下二千两,只给崇祯三千两。
总共捐了一万三千两的周奎,害怕崇祯不依不饶,干脆叫人买了发霉的大米,对外宣称家中都把钱捐了,生活已经贫困不堪,家里只能吃霉米度日了。
其他明官也好不了多少,外戚们不肯利索掏钱,那底下的大臣们更是精明。
在京的大臣们班也不上了,纷纷撸起袖子,叫上仆人,涌上京城街头,开始摆地摊,公开叫卖自己家的东西。有的甚至在自家大门上挂起出售房屋的公告,真是“舍家为国”啊!有的大臣看情形不对,跑路走人了,离开京城,避开这次捐款。
相比之下,宋朝官员表现突出,捐款大方,给力。
究其原因乃是宋朝厚禄养官,宋朝时期官员工资收入之丰,为历代之最。
北宋兴旺时,掌握实权的正一品官员的月收入,折合成人民币约为128.3万元,年收入超过1500万元。
而唐朝一品官员的年收入是172.6万元,到明朝就只有13.3万元了,差距显而易见。
比如范仲淹曾说:“我官职不高,一年的俸禄却也有30万钱。一亩中等土质的田地,丰年可得一斛粟卖300钱,30万钱便是千亩田地一年之入。”
要知道要知道范仲淹当时只是一个七品小官!
南宋初期,财政困难,岳飞的收入一年也有7.2万贯,年薪最少也得在500万元以上。
今朝武将中以孟之祥的收入最高,他从朝廷那里的收入合计过千万元,这是他的合法收入(朝廷厚禄养你,你要是随便造反,真是忘恩负义了),其余武将虽然比他少,但也很多,文臣的收入同样也不少。
宋朝待大臣不薄,他们收入丰厚,现临紧急关头,岂敢说自己没钱?
相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