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合围,绝地之势已成。
北伐军主力驻扎在漓水以南,四面环河,西南为太子山。
仰仗黄土高原多山又破碎的地形。
汉军驻扎在山岭、谷地之间,行踪隐蔽,魏军并不知晓汉军动向。
唯有东南面的烽燧和高亭,屹立在魏军的必经之路上。
此地的汉军,暴露在魏军眼中。
魏军一面严防死守,收紧包围圈,一面令哨骑勘察地形,绘制详细舆图。
不多时,哨骑回报。
“将军,敌军大概在千人左右,环山建楼。由此扼守着东面的道路。”
曹休看向舆图,从安故县北上有两条道路。
在崎岖的高原大山之间,道路本就不多。
他们也未曾来过洮西,只是听当地向导说过。
东面大道,是洮水冲击形成的夹岸平原,此路相对遥远。
北面大道,要经过漫长的河间谷底,抵达三岔河。
曹休看着崎岖的地形,眼神一闪。
“三岔河在哪?”
那汉人向导指着地图上的三条河流汇合处,说道。
“故关以南,二十里便是三岔河。”
“河水交汇的平原,被我们称为步和川。”
步,是脚步。
和,乃和睦、协调之意。
所谓的“川“,指的是山间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势低的地带。
步和川,即是三河交汇处,能通畅行走的河间地。
但在军事上,三岔河就是个天然的战场。
流川河从西北汇入、苏集河从正西流出、胭脂河向正北聚集。
三河交汇形成大片的冲积扇。
西南水网复杂,如同三叉戟一般将西部地形分割破碎,不适宜大军通行。
而南面的道路在高山峻岭之间,四周又有险峻河流环顾,如此狭窄的地形真乃兵家必争。
宋神宗熙宁六年,曾在此地始置康乐塞,即是后世的康乐县。
不过,汉代大夏县南部的山岭还未得到开发。
只在四面河谷地带,尚有几个村聚和烽燧。
汉代陇右高原的水土地形与现代也大不一样。彼时,陇右高原尚是植被茂密,水草丰美,乃是著名的取木之场。
董卓营造长安,便是取陇右林木,重修宫室的。
曹休整理思路,片刻后,眸光冷淡道。
“三岔河口的步和川!”
“谁得到此地,谁就能获胜。”
郭淮在军营中走动了好几圈,细细分析道。
“得兵分两路,一路佯攻东面的马岱。”
“我军主力部队从河谷北上,直袭三岔河。”
“只要将此地河川占据,刘升之便会缩在故关,退无可退。”
“待时机成熟,苏则攻北大夏,成公英攻东故关,我军攻袭刘升之大营,敌军必败。”
曹休欣喜道。
“毌丘兴,给你三千人,从东面佯攻,”
“伯济,随我北上。”
诸将点头称是。
魏军按计略行事。
……
南线主战场,步和川,北伐军大营。
汉军隐藏在山谷森林之中,按刘云计策,并未冒头。
只有少量兵马暴露在步和川防线上。
“魏军发兵了吗?”
句扶点头道。
“发兵了,但行军谨慎。”
“南路军沿着胭脂河北上,东面也有敌军。”
曹休果然不好对付啊……
都将弱点暴露到这個份上了,他还不上当。
刘云思索道。
“苏则断了粮道过后,咱们的存粮已经不多了。”
“不能再让魏军磨蹭下去。”
“明日,就得让他们进攻!”
庞德不解道:“如何逼他们决战?”
刘云用手指在案牍上打着节拍。
“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刘云顿了顿:“你帮我找几个阎行旧部过来。”
“再派个使者去曹营。”
“把我的信给曹休。”
庞德点头道:“唯。”
……
步和川南。
魏军营中。
“将军,刘升之派使者来了。”
话音一落,曹休心下大喜。
“哈哈哈……刘升之派使者来了?”
“此言当真?”
汉代三国时,领军将帅都多是世家大族出身,两军交锋,圈儿里人互相写信慰问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让郭淮好奇的是,以往刘升之从来不与魏军通信,怎么今日突然来了信?
“看来,刘升之是真的被逼到极限了。”
曹休看过密信过后,转头递给郭淮。
“文烈将军如晤,晚辈刘升之,于羌中迷途,不料误入枹罕,非有心犯境。阎行将军不容在下解释,领军西渡,在下为自保,只能被迫迎战,故多有兵杀,将士折戟。”
“将军声震中夏,威压陇右,羌胡信服。”
“若能与将军为盟,实为幸事。吴札、郑乔,能喻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