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卑鄙了!大魏这种黑料怎么能留下来呢!为什么不销毁!)
……
正如路昭所说,人生如长河,关关难渡。
在曹操设置的这番律法之下,大魏多少将士流血沙场,也换不来这样一个虚名。
如果运气不好,碰不到夏侯渊这样的上级,他们子子孙孙,永生永世都将暗无天日。
事实上,若不是此番魏军大败,军心不稳,曹操也不会破格将路昭拔出士籍。
只有用路昭作为道德表率,褒城的将士们才有信心继续打这场仗。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只需用一个虚名就能勾动最底层将士脱离牢笼的信念。
何乐而不为呢?
路昭的案子算是告一段落。
杜袭很快布告全军,整顿士气。
褒城魏军有了新得希望,这才重新稳定下来。
很快,大魏将士便要开启了二哈般的拆迁旅途。
“所有的存粮全部征收,百姓由夏侯三子分批看护,依次迁往阳平关。”
“其余的事情,自有子扬负责安置妥当。”
褒城内,百姓惶恐,老少不安,皆是不愿背井离乡。
饶是杜袭说破了嘴皮子也没用。
历史上杜袭能说服八万百姓迁走,那是因为五斗米教的师君张鲁带头投降。
师君都走了,这些教众自然也跟着张鲁离去。
可如今张鲁投奔刘备,魏军又在褒城四面劫掠,百姓们哪里肯走?
一开始杜袭还是好言相劝,可发现这些五斗米教的教徒冥顽不灵之后,杜袭便冷着脸离开了。
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便是夏侯渊的屠刀!
他在雍凉就是靠着这一手本事虎步关右。
百姓不从命?好啊,太原、兴国、枹罕的老百姓怎么被屠的,这就不长记性了?
“放火!”
“该杀的杀,该烧的烧。”
“把整个褒城周围的村聚全部化为灰烬!”
人口,是三国时代最紧缺的资源。
魏军之所以走到哪,拆到哪,就是不想把任何一户人家留给孙刘。
哪怕是这些人全死在路上糟蹋了,也比资敌好得多。
夏侯渊干这样的事,已得心应手,旁边的郭淮却是满眼震恐。
他还不太适应,甚至感到胆寒。
不过,他会适应的,迟早都会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