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衰落,吴门医派也跟着衰落,至于这朱氏现在也剩下了朱继民和朱晃,至于朱楼勉强算是半个。
导致这原因很多。
不过,在陆长清看来,这只是现在中医一个缩影。
“我年纪大,是考不了那個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了,所以才希望朱楼能够考一个证。”现在朱继民都六十多岁了,让他去参加两天的考试,要做六百道题目,还真的做不了。
最关键,那中医考试,涉及的题目很多,还有涉及西医一些题目和理论。
朱继民甚至朱家擅长的是中医儿科,让他去学习其他科,确实有些难。
朱继民在和陆长清,朱晃在那喝茶的时候,说起朱家一些事。
“老先生,那朱小姐的母亲?”
“她啊,朱楼两岁的时候就走了,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病,就突然走了,非常突然,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后悔,如果当时能够及时发现,也不至于这样。”
朱楼的母亲在朱楼两岁的时候,就很突然走了?
也就是说,朱楼两岁后就没有了母亲,看来是真的可怜。
没有妈妈的孩子像根草。
“爸,我去捡药给那个患儿了。”
朱继民点点头。
。。。
“陆医生,你和我爸,大哥在聊什么?”
“聊你们朱家中医世家的事。”
“那都是很久的事了。”
朱家医学早已凋零,父亲这一辈也就是父亲还在经营这一家中医药堂,而到她这一辈,也就是堂哥朱晃在经营。
至于她则是半桶水,虽然自小跟着父亲从小接触中医,但是,她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反而对于那些药材还是很熟悉。
那些药材,只要她闻到那药味,闭着双眼都知道是什么药材,几百上千种的药材,她闭着双眼都认得出,好的不好的药材,她也是非常清楚。
看时间,现在快到晚上18:00。
“爸,都晚上六点,我去做饭招呼陆医生。”
“那你去吧。”
朱楼去做饭的时候。
陆长清和朱继民还在那聊天。
这两人,甚至朱家来说是中医儿科出身的,陆长清或者说孙逸鸿对于中医儿科还是很擅长的。
中医儿科在古代被誉为哑科。
但是,儿科这方面最出名的莫过于钱乙。
钱乙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氏专业儿科四十年,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1114年,他的学生阎季忠将他的理论、医案和验方加以整理,编成了《小儿药证直诀》,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
钱乙是北宋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六味地黄丸为补阴代表方,原名地黄圆(丸),最早见于北宋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
。。。
陆长清和朱继民,朱晃在聊了一个多小时。
朱楼那边已经做好了晚餐。
“爸,堂哥,陆医生,可以吃晚饭了。”
陆长清第一次来到朱家,但是,朱楼已经提前了准备晚餐的菜。
此时,陆长清来到一个花园一样的院子那里吃晚饭。
看到朱楼准备的晚餐,他还是有些惊讶。
有松鼠鳜鱼、碧螺虾仁、响油鳝糊、莼菜银鱼汤、万三蹄、阳澄湖大闸蟹、藏书羊肉、蜜汁火腿、樱桃肉、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金香饼、三套鸭、
这些都是很出名的苏州菜。
陆长清在和杨学农去吃饭的时候,他有吃过。
“朱小姐,这些是你做的?”
“哪有,我做不了,是附近酒楼送过来,我再简单加热。我平常只是会做很简单的家常菜,这些我不会做。”
原来是这样。
除了这些菜外。
朱继民很热情,把杨梅酒拿出来了。
苏州酒类很多。
但是,现在这些杨梅酒是自酿的。
看起来晶莹剔透。
陆长清感觉看到有点像红酒,但是,拿起来喝有点甜。
这晚餐很丰富。
吃完后。
都晚上的19:00多。
陆长清本来准备看完朱楼就回去的。
现在朱家人,特别是朱楼倒是很热情。
虽然陆长清平常在白河那边上班,离这里也就是十几二十公里路,算不上很远。
但是,陆长清还真的是第一次来这里。
如今,夜晚过来。
朱楼说道:“陆医生,我们这个古镇,知名度,大小都比不上隔壁的周庄古镇,但是,我很喜欢的,我可以带你去出去走走。”
看到朱继民那眼神看过来。
陆长清是想拒绝的。
“陆医生,你不会那么快想回去了吧?”
“那转转吧。”
这朱氏中医堂所在的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