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嘿嘿一笑,“是二婶心疼我们,想让我们多吃点好吃的。”
张氏没好气的瞪了玉娘一眼,“就你贫嘴。我说你两个哥哥也要成亲了,你的事也该准备起来了吧。明天我找人说说去?”
“二婶,我错了。等哥哥成了亲再说,我不着急。不过,我这边还真有个喜事请二婶子出山。”玉娘想起秋红和王师傅的亲事。
张氏又起了好奇心,“什么喜事?”
玉娘笑道:“纺织厂的秋红要成亲了,要请二婶子做个县城的媒人,怎么样?”
“秋红,哦,那个丫头好,勤快,会来事。她要与谁成亲?”张氏对这个事很乐意,成就一番姻缘,是好事。
玉娘见大家都不由看着自己,笑道:“也是纺织厂的人,就是江南来的王师傅。是王师傅先看上秋红,今日跟我说的,我想还是让二婶做这个媒人合适。”
“这话对,你再能耐,没成亲,不能给别人做媒,容易伤自己的姻缘。”张氏点头,“你底下的人都成亲了,你要抓紧。”
“二婶,我吃饱了。”玉娘见二婶又要唠叨,忙把碗里的饭大口吃完,赶忙躲了出去。
张氏摇着头把剩下的饭吃完,叹口气,“我说你们几个没事多和玉娘说说,这女孩子再等下去可就找不到好的了。”
“行了,玉娘心里有数,赶紧吃饭。”李兴发连忙拦住。
张氏狠狠瞪了李兴发一眼,“你就惯着吧。”
说着站起来也往外走,又去找玉娘。
秀秀见状,嘿嘿一笑,小声的说道:“姐姐一会儿一定喊我过去解救她。”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就听到玉娘喊秀秀,秀秀正在厨房洗碗,也不搭理玉娘,只等收拾好厨房才慢慢过去解救玉娘。
一夜很快过去,第二日,玉娘领着秀秀和明和,先在屋后地里挖坑育辣椒苗。忙了一上午也就完事。
中午三人刚到家,就听到官府发了捐粮文书,里正已经在祠堂给村里人开了会,让每家每户捐粮。这下村里人都相信玉娘他们真的是捐粮了。
连着几日周大郎都在村里催着捐粮,忙活了三天,才算收完,周大郎和孙小山拉着交到官府。这事就算这样过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傅子方已经出发去了江南,玉娘提前让张师傅带着她画好的画册一同去了江南。
转眼就到过秋的日子,李家人又开始没白没黑的在地里忙活,一个月的时间,忙完了地里的活,张氏就开始忙碌明远和明志的婚事。
两个人同一日成亲,需要忙活的事情可不少,饶是加上玉娘从旁帮忙,她每日都是忙忙碌碌,终于到了娶亲这一日。
天刚亮,一家人就都早早起来。
张氏张罗着明远和明志换上新衣裳,又喊玉娘和秀秀先做点饭,让大家都垫补一点,今天要忙一天,不吃饭可不行。
说是吃饭,也是简单喝了点粥,吃了几口馒头,就算吃了早饭。
左右邻居这会儿也过来帮忙,再收拾一遍新房,再扫一遍院子,又把院子里都用红布装饰起来,无论看什么,拿什么,都贴上喜字。
下午到了吉时,明志先出门,他离得远,大概一刻钟的功夫,明远才赶着另一辆骡子车出门迎娶。
玉娘看着骡子车出了家门,忙转身回去拉着二婶回去打扮自己。今日张氏是喜婆婆,还同时娶两房儿媳妇,玉娘特意给张氏做了一身新衣裳。
之前一直忙着干活,就没换,这一会儿新娘子们就要来了,玉娘这才拉着人回去换新衣裳。
当然也给李兴发做了一身,让明和催着李兴发也去换了新衣裳,之后两人就坐在大堂等着儿子娶亲回来拜堂成亲。
大概一个时辰,就听到胡同口吹吹打打的声音传来,玉娘拉着秀秀要往外跑,被张氏喊住,“你们两个不要凑热闹,老实站在我身边。要稳重。”
虽然这话张氏是与两人说的,可说话一直看着玉娘。玉娘知道张氏是想趁机让自己展示一番,最好过了今日能有人上门提亲。
她又不能现在和张氏说与傅子方的事情,只好老老实实的站在张氏身边。
李家同时娶儿媳妇,大门敞开,让两对新人不分先后,一起进了家门,又是同时拜堂,这可是村里前所未闻的大喜事,几乎村里人都来了。
张氏今日可是最高兴的,满脸笑容的看着两对新人拜堂,给了双份的见面礼,心中的欢喜就不必提了,看着两对新人送入洞房,就开始招呼大家入席开饭。
这宴席的饭菜是玉娘定的,里面的肉足足的,菜量也大,大家吃的欢喜。
玉娘见二叔和二婶领着两个哥哥挨桌敬酒,忙又去厨房,端了两个菜,放上两个馒头,先去了明远哥的新房。
玉娘轻轻敲了敲门,才缓步走进去,笑着说道:“新嫂子,我是玉娘,外面大家都吃了,我想你一定饿了,我给你从厨房新端来两盘菜,你先垫补垫补点。”
说着,把饭菜放在桌子上,拉着新媳妇坐在桌子旁,“新嫂子,你快吃。别饿着。”
明远的媳妇就是村里人,娘家姓王,闺名芦花。她虽然与明远定亲有一年,可与玉娘没见过几面,只能说认识,冲着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