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在前面走,玉娘跟在后面,两人一前一后到了山洞最里面,拉开布帘子,“里正爷爷,你点点,应该还有二十布袋粮食,粗粮细粮都有。”
“这么多粮食,孩子,我们不能要这么多。”里正没想到李家竟然不知不觉藏了这么多粮食。玉娘道:“我们几家吃的已经搬走了,这些你看着办吧。哦,对了,这两把刀留大周大叔和周二叔。”
“玉娘,这是给我们的?”正好周大郎和周二郎扛着爹娘的被褥进来,听到玉娘的话。
玉娘点点头,把这两把刀递给他们二人,“周二叔,这还是咱们那次去县城,杀土匪留下的。你们也许会用的到,就给你们两把。”
两人接过刀,喜滋滋的学着玉娘别在腰间,“这刀好,这刀好。玉娘,你们不用走了。”
玉娘摇摇头,转身与里正说道:“里正爷爷,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我先走了,二叔他们还在山洞口外面等着我。”
里正眼中含泪,人家替自家什么都想到了,自己非但没护住人家,还赶人家走了,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抹抹眼泪,“好孩子,我送送你们。”
玉娘本来想说不用了,可里正已经抬脚往外走。玉娘只好对周大郎哥俩笑笑,也出了山洞。
里正走到山洞口,看着几家人,他是真觉得自己没脸,双手擦了下脸,“我对不住你们几家人,日后等洪水退了,回村我给你们赔不是。”
李郎中摆摆手,“与你无关,我们走了,日后村里再见吧。”
说着,李郎中先走了,李兴发赶着驴车跟在后面,在后面就是大大小小一群人,喊着玉娘跟上。
玉娘与里正告辞,赶紧跟上大家,说说笑笑冒雨往前走。
里正看着这几家人的背影,心叹,亏心呀,我们对不住先人了。直等看不到他们人影了,里正才再次返回山洞,守着那堆粮食发呆。
玉娘这几家人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又赶着驴车,走的就慢些,生生走了快三个时辰,他们才走到新找到山洞。
这会儿,天已经黑透了,差不多是半夜了,也顾不上歇着,先把粮食卸下来,又赶紧生着火,让大家赶紧烘干衣裳,这个时候生了病,可不是闹着玩的。
玉娘又把山洞里的锅洗干净,又接了雨水先烧开,然后静置一会儿,再过滤了,才在里面放了几片干姜,继续烧开,然后再静置一会儿,才给每个人倒了一大碗。
刘氏喝口热水,“哎,今日可真累,想想又憋屈又痛快。以后咱们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藏着,不敢吃不敢喝了。就是可惜了那些粮食。”
玉娘笑道:“刘婶子,要是咱们不放下那些粮食,恐怕他们都不会让咱们走,还有咱们当初也说好了,那些粮食就是为了救人吗。”
刘氏叹气道:“早知道他们这么狼心狗肺,我才不出那个力气给他们藏粮食,为了狗也比给他们强。呸,都什么东西。”
玉娘今日听多了三位婶子骂人,现在也不稀奇了,“婶子说的对,咱们现在搬出来了,以后也不管他们了,生死全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李郎中这时咳嗽一声,大家都扭头去看他,他才说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水,这总用雨水也不是事,容易生病。还有,明日要出去找药材,这山里定有不少药材。”
玉娘汗颜,师傅你是不是故意的,为什么不早说呢。
“我有办法弄到干净的水,至于采药,等明日起来就去找。”玉娘想到一个简单的过滤水的办法,“明日找根竹筒来,就行。”
“行了,明日的事,明日再说吧。今日都累了,稻草都铺上了,被褥也烘干了,都先去睡觉,睡醒了明天再说。”张氏困的睁不开眼。
大家也都困了,纷纷站起来。
张氏指挥着大家,“这炕也小,就让李郎中和孩子们在上面挤一挤。咱们女的在里面,男人们就在外面,正好也看着火,他们也不冷。”
就这样,第一夜大家就这样凑合睡着了。
第二日,天光大亮,大家纷纷起来。张氏,刘氏和张小柳张罗着做饭,玉娘则带着一群孩子去山上找竹子,男人们则倒腾粮食。
粮食昨日有些受潮,还是慢慢要晾干,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要过多久,可不能让这些粮食发了霉。
玉娘现在成了孩子王,身后跟着一群半大孩子们,他们没走多远,就发现一片竹子,玉娘又有刀,几下就砍下一根,让明学和明和扛着就回去了。
玉娘找的是根比较粗的竹子,回到山洞取了中间一段竹筒,又从中间劈开,然后在里面先后放了大石头,小石头还有昨夜取暖烧的木炭。
“明学,去找二婶要个底下漏的大盆或者木桶都行。”玉娘吩咐明学。
明学立马去找张氏,很快提着一个木桶过来,“姐,拿来了。”
玉娘提起来,照着外面的亮光,看到木桶上的小窟窿在帮上,不过靠下,“嗯,能用。再去拿个干净的盆,这个不能漏水。”
“知道了。”明学又回去找张氏。
玉娘则又让明和和刘氏的儿子去外面搬几块石头进来。刘氏的儿子叫李小亮,小名狗子,说是好养活。果然这狗子好养活,这么大很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