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电力部门尽力维持,但在几天后,还是不得不遗憾表示电网负荷已不堪重负,开始鼓励市民分时段使用电暖设备。
靳时雨在物业群里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不觉得奇怪,因为气温的骤降,没有人会想要单靠自己的身体素质去硬抗,或多或少都在用各种取暖设备,而外面下着的雪,还不知道损坏了多少电力设备,需要多少一线工人去清理修补。
在这样的情况下,限制用电状况是在所难免。
虽然这个消息引得大家哀嚎不止,甚至有人在群里说表示“有电我们都这样,没电了我们不得冷死啊。”
靳时雨拿出温度计测温,目前的室外温度是零下二十多度,室内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在北方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江州市,冬天的平均气温都是在5摄氏度左右,就算往年最冷的时候,也不过零下七、八度,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寒冷。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首先,雪并没有一直下个不停,橙色预警已经慢慢转为了黄色,另外,官方已经修建和改造出了集中供暖处,已经发出了公告,让有需要的广大市民,都可以去供暖处取暖。
这个消息自让大家都有些安心,毕竟这和他们息息相关。
靳时雨也有片刻心动,但很快,她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仅是因为距离位置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去的人太多了。
光小区群里的人,在群里发言的人中,要去的人都占了三成以上,那么没说话的呢?其他地方呢?
集中供暖处和之前的安置点不同,安置点只要位置安排得比较高,地方足够大,有充足的食物就可以,但供暖处不同需要得更多,它不仅对室内进行一定的改建,还额外需要足够的能源来维持足够的温度。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供暖处的数量暂时并没有那么多。
供不应求,到时候供暖处一定会很拥挤。
只是靳时雨还真的没见过集中供暖处是什么样子,心里也多少有些好奇,觉得就算自己暂时不去,但也不应该真的一无所知。
所以在雪渐渐变小之后,靳时雨就决定是时候出发了。
出门之前,准备工作当然要做好,靳时雨穿得不算太多,她现在不清楚外面的路面情况,如果走路去的话,穿太多会走起路来会特别累,不如多拿了几张暖宝宝贴在身上。
外面的雪虽然变小,但多少也是夹着风的,所以围巾、帽子必不可少,靳时雨戴上能把耳朵都包裹住的防寒帽,戴上口罩和墨镜。身上挎着的,也不再是包包,而是一个在网上买的军用式水壶,里面灌满了姜茶水,然后外面套上了黑灰色的套子,兜里放了一些巧克力,这才准备出门。
这次去集中供暖处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江黎也会去,但他们也不是单独出发,而是跟着小区里的“大部队”。
小区里决定去集中供暖处的人不少,有人是直接决定先搬到供暖处,也有人要先去供暖处看看情况再做出安排,不过大家都觉得单独出行不安全,万一摔倒了,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这个时候出了事才是得不偿失。
所以一起出门是大家做出的共同决定,靳时雨在其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罢了。
要去供暖处的人有不少,粗略一看,大概有三十多人左右,都是成年人,没有老人和小孩,还没出发的时候,靳时雨听到有人说这次先去探探路,做好了准备再把家里人带过去。
等真的开始往供暖处走的时候,就很少有人说话了,因为外面刮着风,说话又费劲别人还可能听不清。
走在前面带路的人是小区物业中的两位安保人员之一,他们是拿着纸质地图在带路的。
靳时雨坠在队伍的后半截,她看着如今街道上的“新皮肤”,只能感叹自然所拥有的巨大力量。
——刚被移栽、救回的绿植又被厚实的积雪压得满头华发,街上刚重新开业不久的店铺又齐齐关门大吉,街道地面上虽然能看出有除雪过的痕迹,但很明显,又垫起了一定的厚度,好在靳时雨穿的是雪地靴,踩在里面,也不担心弄湿了鞋子和袜子。
会主动出来的人也不会考虑不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因为这些细节出问题而跟不上行进的队伍。
靳时雨的注意力也很快从观察环境转移到记路线的方面上来——物业保安这次虽然是带他们一起去供暖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次人家都会充当带路人的角色,所以还是自己直接记住比较保险。
这次的供暖处并不在学校,而是在几公里外的一个大型商场,靳时雨以前还去逛过,但没试过走路去。
天空还时不时在飘落雪花,路上也并不好走,有些拖着行李的人难免气喘吁吁,于是队伍还是暂停了十来分钟用来休息。
靳时雨和江黎所处的后半段,其实也多是年轻人,其中有靳时雨认识的,就是八楼那对小夫妻。
女生叫陈芝芝,她丈夫叫林博,两人是大学情侣,毕业后没多久就结婚了。
“家里很冷,想去看看那个供暖处是什么样子的。”陈芝芝的老家在更南方,连雪都是在来到江州市后才见过,也是从来没经历过这么冷的天气,此刻正一边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