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第92章 关于车的反思:真实的师生现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关于车的反思:真实的师生现状(2 / 3)

往往那些在生活中长期得不到关爱和认可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卑的心理。

顺着这个想法,李安似乎找到了一些新的思考路径。

原生家庭缺失母爱,校园生活缺少正常社交。

这两点足以让大多数孩子产生“我是异类”的情绪,从而发展成自卑心理。

但是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一线索。

比起状况类似的小虎,小车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可谓是相当完善。

面对挑战——

王小虎会先产生一些回避,然后自我加压,最后摆出一副生死大战的模样,害怕失败。

小车则是轻松从容。

面对没有做好的事情——

王小虎偶尔会流露出我不在乎这件事。

小车则是重在参与,尽力而为就好。

面对新朋友。

王小虎会先保持距离。

小车则是会主动发出友好的信号。

回顾整个夏令营,可以说小车的种种做法给李安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就说两件事。

第一件,王小虎和卢瀚文刘子歌几人相互闹兴趣不接受的时候,小车已经主动和豆豆挥手让豆豆坐到自己的旁边。

第二件,破冰游戏第二轮中,小车热情积极地参与表演词汇,相反一些女孩都很不好意思做出一些那样的动作。

这两件事可都和钢琴没有任何关系。

能说这样的小车是自卑的吗?

显然不能。

既然不是因为自卑心理而产生的惧怕他人失望,那还会因为什么。

最后李安似乎在一段回忆中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去往燕京的火车途中,师生二人一早聊了许多,在关于蓉城杯的比赛结果上,小车问了他一个问题。

小车问:老师,你不希望我得到第一名吗?

李安的回答是:老师当然希望。

尽管后面他有说但是,可他的第一态度还是肯定了小车的问题。

或许对于他而言这句话不重要,但是对于小车这句话就不一样了。

现在想想当时他还是给了小车一种“他需要”的感觉。

从这段对话,李安渐渐深入到了作业事件的核心。

他在想是不是自己一直以来对小车的要求太高了。

之前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甚至说他偶尔都觉得自己对小车没有什么要求,他认为小车现在这样就很好。

什么是他认为的很好?

抓紧一切时间练琴,每周都在肉眼可见的进步,学习不用他操心,能够在他忙碌的时候照顾好自己的吃喝,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时间,说是他照顾小车,小车有时不也是在照顾他吗?

好不好?

太好了,好到李安都把这些习以为常了。

久而久之,是不是孩子也对此习以为常了呢?

可这里哪一条不都是现在家长对孩子渴求的品质吗?

李安在想是不是他给小车正面肯定太少了,看似他经常夸小车,可他的夸奖并没有植根在小车真的做了什么,就像夸奖每一个孩子那样,你做了,我肯定要夸你。

这个问题在于同样十二三岁,王小虎周末练了两个小时的琴,得到了他的夸奖,而小车练了六七个小时的琴,得到的夸奖和王小虎一样。

从付出的辛苦程度上对比,明显小车应该得到更多的夸奖。

就这个事例再往下想,李安觉得好不公平,因为他想到如果小车周末只练了四个小时的琴,他会对小车有些不满意。

明明已经比王小虎多练了两个小时,得不到夸奖不说,还让老师感到不满意。

虽然小车没有浪费过一个周末,没有出现过这一幕,但是想到这一幕,他觉得自己好不应该。

得到的肯定正面肯定少也就罢了,小车从他这得到的更多的是鼓励。

什么是肯定,肯定是过去时,肯定你过去一段的努力。

什么是鼓励,是未来时,鼓励代表着期望,代表着希望你更好。

可在孩子眼里,老师过多的鼓励是不是也代表着自己过去一段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一次作业没有做好被老师发现,就变成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到了这里,李安似乎才把整件事情看明白。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今天早晨不会再对小车说:老师永远不会对你失望。

他会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非常棒了。

听起来上面的回答似乎更能切中孩子当时的心里,可从根本上来讲,孩子需要的确是下面的肯定。

不会对你失望,是意味着老师知道你能做得更好。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听起来像是安慰,可这会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去应对下一,而不像上面那一句,就像是在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这也就是他一开始反思的问题。

很多时候他一下就能发现问题核心,随后立马制定出一个符合当下情景的解决方案,接着施行,解决孩子情绪需求,最后皆大欢喜。

看似高效简便,可这种做法对于孩子是不是真的正确?

在一切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