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地方规矩,死在外面的人,是不能够进家的。但是那是他们心心念念许久的人,怎么能够忍受他们孤零零在外面呢?
他们的大队部其实就是设立在了原来的祠堂里面,上面摆满了许多牌位。
像这样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只要他们能够执行政令,在其他的事情上面的人有一部分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已经天快黑了,按照刚刚那个婆婆和她说的,王小野暂且先等在了外面。旁边火把开始点起,她的背篓也一起放在了桌面,上面还摆起了两个茶杯在那里。
王小野喝茶,看向忙忙碌碌的那边。有人在清扫地面,有人在擦桌子,也有人开始准备饭菜,这是一场难得的归来的欢迎宴席,也是迟来的一场白喜。
这个村子看起来好小,不过六十几座小房子,但是看起来又好大。
当时跟过来的人那些人,王小野看着他们回去的时候,几乎都是那些人的家人,另外的那些也是家里面成婚了之后分出去的,现在都过来帮忙了。
旁边的油灯发亮,一直有轻轻的风吹过来,不大,却是非常舒服的。
有些时候,意志力强大或者地方比较特别的就可以留下过往的印象,也不知道这些人的灵魂是否还在,是否还能够看见家人为他们所做的这一切?
在这里,党家的奶奶,之前送了自己的四个儿子出去,家里就剩下自己跟老伴还有四个儿媳妇,以及留下的七八个孙子,当时老四媳妇还挺着个肚子,让她丈夫出去了,多杀点鬼子,赚点军功回来。
没想到现在却是天人永别,党奶奶原本也已经老年痴呆,却是在听到说有人送她儿子回来之后,却是变得清明起来。
王小野将里面没来得及送回来的几封家书给了这里的人,收到信的人又哭又笑。
那两把牛角梳及其他的物件,王小野也给了相应的人,里面的银元,因为现在没法用,王小野就拿给了在前头的那个爷爷,让以后方便了,换成钱财,再给那几个人。
这是他们省吃俭喝省下来的俸禄,哪怕那个爷爷在王小野走之后直接把银元给他们也可以,但是现在王小野却是不能够自己分给他们的。
“川娃子啊!都回家了!回来了啊!我们给你们做了菜呀,回来吃啊!”一位老人站在门口高呼。
在众人打扫完毕之后,摆好了饭菜,将大门重新关上。天色昏暗,火把亮起,刚刚去找自己妹子的四个男同志,现在也穿了一身黑衣,空了一块白布,跟着王小野一起站在外面。
村里的阿嬷给王小野拿了一块白头巾,远嫁走了的兄弟姊妹也都回来了。公社的领导也过来了,王小野抄录的那一份名单还在手里,他们拿了原来的那一份,再抄录了一份。
那些没来得及送回来的信,他们也拿过去看了。里面有人也是上面名单的家人,看着上面真真切切的名单,眼泪也在流着。要不是这个小村庄没有电话,他们就要打电话回去了。
那些名单,有点写了埋在哪里,有的写了个行军到哪里,大致在什么方位,有的就写不详,有的,就只是一个用铅笔划去的名字……
负责给他们抄录的,已经换了好几个人。此刻,听着外面呼喊的声音,眼里的泪也不住的往下。
“回来了!都回来了!”
王小野和其他几个人喊。刚刚王小野才知道,带他们回来的那两个人,其实也是李家的家人,不过,他们都没有直系的亲属了。家里留下的那个最小的弟弟,就是李家的爷爷。
一行人进去,里面已经摆好了座椅。每一个人都身戴白布,前面点了蜡烛,跟着一起进去,敬酒,吃饭,然后在李家休息。
也不知道做了什么梦,不过看着第二天那晴朗的天空,王小野的心情,一下好了许多。
今天早上,李家的人带着骨头上山了,现在李阿虎的小女儿妹伢在陪着王小野溜达。
她原本打算早上起来就走,跟着队里的牛车一起过去公社,然后去县里面。
他们这个地方,到公社要四个小时,今天去是因为明天有领导要开会,王小野就是想蹭一个顺风车。
但是李家和其他的人不愿意,执意让王小野再留下来,中午吃了饭再过去。
但是,今天就是29号,就要发生地震了。王小野看向远处田坎上,仅有的一点辣椒苗稀稀拉拉的几株,远处的山上,刚刚种下去的辣椒开始舒展身体。
“你,是不是知青啊?”一个有些干哑的声音,在她们身后传来,一个面黄枯瘦,看起来身体不太好的短发女生,眼睛深陷的看向王小野。
“名义上是。不过我爷爷家就在乡下,爸妈运气好,到我就又下来了。”王小野看向这个有点激动的人。
“那,你那边过的怎么样?大家都还好吗?”
“挺好的,该上工的时候上工,该看书的时候看书。”
“看书?可是,现在看书还有什么用啊?我看着我们几个都得要老死在这里了。”在另外一边,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同志道。
“我们这些知青向来就是为了建设社会的啊。我们开办了小学,考试进去当了老师以后,一天八个工分,一个月有三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