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李善知道现在这些秦王府子弟的感触,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当年李善初来乍到,除了王仁表、李楷、李昭德之外,结交最多的就是这些曾经一起并肩,一起大醉的秦王府子弟了。
那时候李善寂寂无名,犹如雨中浮萍,而这些秦王府子弟的父祖辈,无不是高官显贵,即使官位稍低但也是秦王心腹……平心而论,这些人对李善是抱着善意和好感的,虽然其中也有李善刻意为之的因素。
房遗直当年给李善带来了房玄龄给李道玄、田留安的书信,高履行送来了一副精心打制的明光铠,长孙冲几次邀请李善登门聚宴,那一年秦王府子弟甚至还是朱家沟的常客,时常登门拜访,谈笑无忌。
总的来说,当时的秦王府子弟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俯视李善的……呃,毕竟那时候李善还没进化出文抄公这个职业。
即使是李善在山东名声鹊起,即使李善在科考中以《春江花月夜名扬天下,也没有断绝来往……当年李善被迫北行赴任代县令,房遗直、长孙冲、高履行还在霸桥折柳送行。
但在那之后,随着李善一次次沙场扬威,双方渐行渐远……最典型的就是,年节时候,李善会拜托平阳公主、崔信、李道玄为他走动关系,送上年节礼单,拜访的都是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这个级别的。
换句话说,就算走动,就算结交,李善也是与这些秦王府子弟的父辈。
前年李善夺军大破突厥后,房遗直曾经北行,回长安后大发感慨,大致的意思……已经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从那之后,双方默契的渐行渐远。
呃,其实也是有其他原因的,比如房玄龄就曾经私下训斥过儿子……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现在回头想想,真是恍如隔世,如何不让他们感慨万千呢。
这时候,陈玄德赶到了,他是门下省侍中江国公陈叔达的次子,前年在平康坊与李善结识,这半年来因为父亲向秦王靠拢,所以也混迹在这个圈子里。
“邯郸王要回京了!”陈玄德一落座就急不可耐的说:“据说是负创患病,寒气入体,自请回朝修养。”
众人大为愕然,嘴巴最碎的杜荷不禁牢骚道:“大功未毕,此时回朝,岂不是……”
“噤声!”房遗直呵斥了句,“三日两夜,雪地行军,更兼原州大雪,怀仁……”
一边说着,房遗直一边看向了王仁表,论关系,现在整个长安城,和李善私人关系最好的就是王仁表了。
“怀仁未有信来。”王仁表摇摇头,瞥了眼崔恒,没给自己来信,但肯定会给崔府去信的,毕竟朱娘子还住在崔府。
崔恒有些迟疑,想了想才说:“家父倒是接到赵国公来信,应无大碍。”
众人环顾左右,眼神交汇,都是秦王府子弟,虽然尚未出仕,但也有些政治敏感度,都在猜测可能与前段时间的流言蜚语有些关系,甚至在猜测真的是李善自请回京的吗?
陈玄德笑着继续说:“平阳公主接到邯郸王来信,入宫觐见……陛下命宰辅议号,单字号。”
席间安静了片刻后登时轰然,所有人都第一时间想起了赵郡王李孝恭……三年前扬州大都督府属官上奏李孝恭谋反,这位郡王被赋闲在京好久了。
因为前年朔州战事后,李靖虽然晋爵代国公,但名望大跌,所以很多人都将李孝恭视作天下仅次于秦王的名将。
所以大家都放心下来了,应该的确是李善自请回朝,众人开始议论纷纷,这次主要说的是李楷,秦王府子弟中如今最为出挑的,都已经爵封县候了。
王仁表斜眼瞥见崔恒还稳得住,崔仑脸色已经有点不太好看了,这时候高履行兴致勃勃的说:“对了,此次怀仁兄回京,应该差不多要准备迎亲了吧?”
尉迟宝琳眼睛一亮,“我可以做傧相啊!”
“也不怕吓到客人!”程处默嗤笑。
“你也好不到哪儿去!”
席间乱纷纷的,陈玄德饶有兴致的问王仁表,“傧相六人,怀仁可选定了?”
王仁表摊手道:“德谋如今任百泉令,是肯定回不来,赵国公定方兄只怕也不会回京,张稚圭算一个,李昭德一个,太原温氏的温邦算一个,还有三人尚未选定。”
王仁表本人还没出孝期,自然被排除在外。
高履行拍着胸脯毛遂自荐,王仁表表示这要等到李善回京才能定下来。
闲聊了好一会儿,约定等李善回京,一起去日月潭相聚,房遗直、长孙冲才带着众人离去,王仁表揉着眉心在盘算,如果秦王府子弟要掺和进来,那东宫那边只怕也要选人……卢宏倒是个不错的人选,那日殴斗中,此人基本上都是在打圆场,之后也不偏不倚。
“孝卿兄。”崔仑小心翼翼的问:“邯郸王与秦王……”
王仁表实在是不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正色叮嘱道:“德谋出任百泉令,稚圭随军参赞军务,二位他日自有一展身手之时,但如今朝局混乱不明,怀仁乃是陛下简拔而起……”
顿了顿,王仁表加重语气道:“怀仁向来不偏不倚,若秦王府、东宫属官子弟相邀,还需留心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