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正华脸上的表情一僵,然后无奈一笑。
“那我便回去了,您别送了。”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郑氏的为人,这让苏正华颇觉难堪。
看着苏正华离去的背影,里正摇着头叹了口气。
“娘亲,您这是怎么了?”
苏三郎收拾着屋里的狼藉,听见自家娘亲的叹息声便问了一句。
里正又遗憾地叹息一声:“可惜了两个这么好的娃娃,偏偏生在了老苏家。”
老苏家也不知是积了几辈子的德,遇到了一个苏三娘不说,又出来一个苏正华和苏柒若,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苏老四想起自己也曾说过一样的话,不由得笑嘻嘻地回了一句:“那明儿我去老苏家的祖坟上捧一把土回去撒在咱们家祖坟上,沾沾福气。”
里正被苏老四的话给气笑了,笑着踢了她一脚。
“你这个小混账,往前多数几代,咱们家和老苏家那可是一家人,也不见你们几个小崽子哪个是有出息的。”
祖坟都在一起,偏偏那个老混账家的冒了青烟,还真是气人。
苏三郎听着娘亲与姐姐之间的对话,也笑出了声儿。
在今日之前,他真的以为乔念就是个伺候苏柒若的小奴才,模样清俊,以色侍人。
但今日看见他那一手好字,苏三郎便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些土里刨食儿的,跟人家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天上地下,大抵如此。
苏正华回到苏家时,家里人已经吃过了晚饭。
正好碰上苏二姐儿出来打水,便打了声招呼。
苏二姐儿看了一眼苏正华手里那一大包东西,笑着说道:“晚饭爹爹给你留在锅里了,这会儿应该还热着。”
苏正华点点头,走到主院儿去将东西放在了堂屋,又去灶房拿饭。
还不等她洗过手端着饭出来,堂屋里便已经传来说话声。
“今年三姐儿带回来的东西不少啊!”
这是郑氏带着笑的声音。
“三姐儿每年都给村里人写对联,就今年拿回来的东西最多,这两块豆腐应该是里正家给的。”
这是苏老太太的声音。
“爹,听说三姐姐带了不少好吃的回来?”
苏小宝的声音越来越近,语气里带着欢快。
苏正华刚迈出去的脚又退了回来,端着碗坐在了灶台旁边的矮凳上。
一个黑乎乎的窝头,一碗比平日里多了几粒米的汤,这便是年前每日里添出来的第三顿饭。
想到白日里从镇子上带回来的剩菜,苏正华又起身端着碗去了自己的房间。
就着凉了的剩菜吃了顿迟来的晚饭,苏正华又看了会儿书,才去歇息。
苏柒若带着乔念回了自己的小院儿,将豆腐放入灶房,回身朝乔念问道:“晚上想吃什么?”
乔念想了想,看着新鲜的豆腐说道:“做个豆腐丸子汤吧,再配上热乎乎的馒头。”
“好。”
苏柒若洗手就去准备做饭,乔念蹲下身开始烧火。
二人在梨花村的第一个年就这么缓缓而来,外面的鞭炮声起,苏柒若也拿着自己之前买的一挂鞭走到了门口。
乔念捂着耳朵躲在一旁,脸上挂着纯真的笑,苏柒若用香燃了爆竹就退回了乔念身边。
闻着入鼻的熟悉气息,苏柒若的心也安定了不少,耳边不期然地回荡起那耳熟能详的曲子。
虽然一直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但异世的孤寂仍叫她深夜不安。
幸好身边还有个小少年陪着,不然这漫漫两年她要如何度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王安石)
鞭炮声停,苏柒若从怀里掏出一根桃木簪插进乔念的发间。
桃木辟邪,这木簪是苏柒若亲手做的。
乔念欣喜地摸了摸头上的发簪,然后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荷包递给苏柒若。
这荷包他早就绣好了,正是准备今日送给苏柒若的。
“愿你平安喜乐。”
乔念的声音不大,若不是苏柒若离他比较近,便会错过他这句祝福了。
苏柒若接过荷包挂在腰间,那精致的荷包与苏柒若半旧的衣袍显然有些不太相配,但如今他们身份特殊,若穿得太过奢华反而会显得异样。
即便如此,苏柒若这身上的衣裳也比镇子上甚至县城里最贵的料子还要好上几分。
“外面冷,我们回去吧!”
今夜还要守岁,过了年又长了一岁。
乔念和苏柒若窝在烧得热乎乎的炕上,摆上一局棋,时间便不觉得难熬了。
“念念今年十三岁了吧?”
“嗯。”
乔念点点头,若是在京城,这两年便是给他议亲最好的年岁。
抬头看了苏柒若一眼,如果乔家和苏家没有出事,哪怕他们都生长在京城,这辈子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交集的吧!
“还是个小孩子。”
苏柒若抬手揉了揉乔念的小脑袋,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啊!
“十三岁已经可以议亲了。”
“这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