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良与山本勘助、东乡平次等人此前的商议当中,罗氏家上下都一致认为,此时罗氏家的攻略重点还应该是在北九州地区,甚至是中九州地区。而南九州地区则是不宜过早介入。
这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是,此时北九州地区罗氏家虽然占据了上风,但是根基雄厚的大内家也不是省油的灯来的,而遭受重大打击的大友家也随时会发动疯狂的反击,在这样的形势下,罗氏家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在北九州,随时做好与这两家再次爆发激战的准备。况且此时罗氏家也美誉哦足够的内政资源支撑同时在多出开辟战场了。既然不能武斗,还不如来个文斗来得好,尽量利用外交能力控制着南九州的局势。
二是,若是将势力触角伸入南九州地区,那么将会造成罗氏家的边境线过长,难于集中兵力进行防御的局面,这会给日向国、大隅国等地区的势力制造出入侵罗氏家领地的机会,最终导致罗氏家陷入与这些豪强的纠缠当中。若是这个时候北九州的大内家、大友家又乘机发难,那到时候罗氏家就会首尾难顾了。
三是,由于领地被拉伸得过长,在领地行军大道网络未完善之际,这将不利于军势的调动,更不利于物资的运送,从而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物资消耗(比如运送物资时消耗的粮草)。另外,由于领地过于拉伸,也造成了领地内部缺乏战略纵深,不利于领地的防御。
综合了上面多种因素后,政良最终决定不直接介入南九州地区。但是不直接介入并不代表不可以间接介入啊。而此次前来求救的北原家等势力正是罗氏家趁机间接介入当地的好机会。
虽然岛津家这头南九州的巨猿(岛津家特有铁炮技能取名为猿叫)此时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历史上。在与伊东家交战的初期,岛津家还是被对方欺压着的,后来在岛津家四虎逐渐接成长起来后,岛津家才一举占据了上风),但是从此次出现了神秘海贼以及岛津家猛然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的举动来看。政良已经猛然意识到,由于他的出现以及罗氏家的突然崛起,已经改变了历史,所以不能再自己以往对岛津家的历史发家足迹来看待这一头巨猿了。
所以,政良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在当地扶持起一些势力,在罗氏家还腾不出手来对付南九州势力之际。作为制衡岛津家这个盟友的棋子。而北原家等当地豪族自然是首选的势力了。至于岛津家会否因此而撕毁与罗氏家的盟约,在政良看来却是不会的。
因为岛津家此时不像政良一般,有着对历史整体走向的大局观,所以他们只能局限在自身的情况来考虑应对办法。对于目前还相对弱小的岛津家而言,撕毁与罗氏家的盟约,是非常不理智的。
目前的罗氏家与岛津家的关系。就像历史中大友家与岛津家的关系一般,当时大友义镇已经彻底占据了九州中北部地区,被幕府封为九州探提。而岛津家则是才刚刚统一了整个萨摩国。还处于弱小阶段的岛津家自然是不希望被庞然大物大友家给盯上的,于是岛津家主动与大友家交好了。
而当时的大友义镇也有点看不起岛津家,更何况此时岛津家又主动前来表达交好之意,为了表达作为九州探提的大度,自然就是收纳了岛津家的好意了。自此之后。岛津家得以将精力集中在与伊东家、肝付家的斗争当中,直至统一了萨摩、大隅以及日向,并且在耳川之战之击败大友家,让曾经的九州霸主大友家走向衰亡。
而现在的罗氏家的实力比在历史中占据了九州六国的大友家差上了许多,岛津家则是还没有统一萨摩。于是又是这个时候,岛津家又主动跟罗氏家结盟了。情形何其的类似。只不过这一次是罗氏家替代了大友家。
所以在这个阶段,在无法提前了解到接下来九州地区局势的走向,也并不清楚此时罗氏家内部的情况下,岛津家绝对会认为,此时是不能与看上去已经是庞然大物的罗氏家发生冲突的。
即便此次罗氏家以双方盟友的身份出面调停。制止了岛津家眼看就要占据北萨摩地区的美好局势,岛津家也会忍耐下来的。然后他们会转而将兵锋转向临近的大隅。而这也正是政良希望见到的。政良也在等待这么一个机会,在罗氏家于北九州彻底站稳脚跟,内部做好足够的准备,而南九州地区岛津家、肝付家又打得死去活来之时。就是罗氏家出兵的时候了。
这也是为何此前政良在北原谦守不愿意臣服于罗氏家的时候,政良也同意了对方的结盟的意向了。一旦对方愿意臣服罗氏家,那就等于罗氏家的势力正式介入南九州地区了,这将会导致目前的九州形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甚至岛津家、肝付家以及伊东家将会联合起来对抗罗氏家都有可能。所以罗氏家不宜在这个时候进入该地区,以免引起这些势力的警觉。
同意与北原谦守所代表的势力结盟后,政良随后又下达了派遣吉冈长增随同北原谦守一同暗中返回北萨摩的命令。吉冈长增前去的目的,一方面是负责与当地势力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是实地调查岛津家那些神秘海贼的情况。对于这些海贼,政良隐隐预料到了什么人了。但政良希望他的这个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