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青壮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大内家这几年以来连续出现的与罗氏家、大友家的冲突,随后又陷入内讧,紧接着又开始了严岛之战以及罗氏家的西国攻略。在如此频繁的战争以及纷乱当中,自然就造成了大量的青壮被征调,然后或战死沙场,或成为敌军的俘虏,从而引发众多家庭的破灭了。
而这一次罗氏家的入侵以及大内家的再次内讧,也迫使不少的当地农民携家带口地躲进了深山野岭当中,只留下了家中的老人。至于安艺国的情况就更加特殊了,当地的人口中,其家中的不少青壮此时还在毛利家的军势中作为士兵呢。
最后,则是有一万多人由于在此前的罗氏家攻略中与罗氏家作战,从而成为了罗氏家的奴隶,甚至还牵连他们的家眷以及族人(两万余人)同样成为了罗氏家的奴隶。这些奴隶此时正被罗氏家的水军分批送往罗氏家九州地区的各处奴隶农场当中。
由于上述的这些原因,从而导致了大内家在西国的这些领地不但总人口显得有点稀少,而且青壮以及小孩并不多的现象。
相比起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这些地区,罗氏家的其他地区的人口则是显得合理得多了。其中,作为罗氏家起家之地的肥前国,此时的人口已经达到三十五万,其中青壮为二十一万,小孩为十万。较早纳入罗氏家版图的筑后国。人口为二十三万,其中青壮为十四万,小孩为六万。同样也是较早纳入罗氏家版图的肥后国。人口为三十一万,其中青壮为十八万,小孩为九万。
从上面的人口情况可以看得出来,相比起1549年时的人口情况,此时这三国人口中的青壮以及小孩更多了。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耕作体系等因素造成的。而且这个地区也是受到罗氏家所倡导的新饮食习惯影响最深的地方。在相比以往更好的饮食习惯下(比如多吃鱼肉),当地领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尤其是战国时期普遍存在的夜盲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导致了政良在补充罗氏家常备的时候。往往会更喜欢从这几个地区进行兵源挑选的。
稍迟加入罗氏家版图的地区方面,筑前国的人口为十八万。其中青壮为十二万,小孩为四万。丰前国的人口为十三万,其中青壮为七万,小孩为四万。丰后国的人口为二十五万。其中青壮为十五万,小孩为七万。壹岐岛的人口为一万五千余人,其中青壮为八千余人,小孩为四千余人。日向国西北部罗氏家暗中所占据地区,人口为五千余人,其中青壮为四千余人,小孩不足一千人。这些地区在经过这数年的发展,当年的小孩此时已经成长为了青壮,而更多的小孩则是降生了。相比起此前。青壮以及小孩的人口都有所增加,但并没有肥前国等地那么明显。
按照内政阁此时提交上来的这么一份关于人口的报告来计算,此时罗氏家的领地已经有一百七十余万的人口。其中青壮九十六万左右,小孩四十余万,而青壮当中,男丁则有六十余万。随着新占据的西国地区人口的进一步统计,以及不断涌入的流民,罗氏家的人口还将有所增加。
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前。政良当即做出了扩军的决定,毕竟随着领地版图的扩大。以目前罗氏家一万余人的常备(也就是全职士兵)以及二万人的预备役常备(实际是半耕作半职业的农兵),显然是无法满足罗氏家的领地防卫以及扩张需求了。
而此时罗氏家一百七十余万的人口,要是按照罗氏家十抽一的军势选取比列,此时罗氏家完全可以从青壮的男丁中抽取出六万余人的青壮男丁组成新的罗氏家军势。而要是按照此时战国其他势力不分老幼的按照十抽一的比例抽取,罗氏家甚至可以组织出一支十余万的军势。
但如此大规模的常备军势或者半常备军势,显然都不合适的。政良决定根据实际需要对罗氏家常备以及半常备进行扩军。
常备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合共四千二百人的七个常备番队、合共三千六百人的四个水军常备番队、合共五百人的两个骑兵常备番队、四百人的铁炮常备番队、四百人的武士常备翻地、一百人的披风众、二百五十人的常备侦番番队、一百人的常备传令兵、一百五十人的黑鹰忍军。
对于作为罗氏家主要战斗力的七个常备番队,政良并不打算增加常备番队的数量,但却是要对各个番队的兵种以及常备名额进行调整。原本一个番队中,只有长枪手与弓箭手这两种兵种,而且各自的名额为三百五十人与二百五十人,如此一来,一个满额的常备番队的常备为五百人。
这一次,政良将每个番队中的两个兵种当中,长枪兵增加了一百五十个名额,而弓箭兵则是增加了一百个名额。增加这些名额后,每个番队的长枪兵名额为五百人,弓箭兵则是三百五十人。
此外,政良还为每个番队增加五十个名额的铁炮兵。政良之所以为每个番队增加铁炮兵,一是因为随着铁炮工坊规模的不断增大,此时罗氏家的铁炮储备已经能够满足装备这七个番队的需要了,而且预备役常备中也有充足兵源满足这一次的补充需要,同时罗氏家工坊还能及时提供维修等后勤支持。二是,政良从这一次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