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在德国,任何国家的国王和总理都清楚威廉皇帝想要超越英国舰队的意志和决心,而且大家都知道英国国王——毫无日不落帝国实权的前印度皇帝爱德华七世,是怎么羞辱德国威廉皇帝。。
可想而知,德国威廉皇帝一直都是多么的不甘心,受世纪9年代中华帝国海军在东方亚洲的崛起影响,英德在增强海军实力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英国在各大洲拥有辽阔的殖民地,其海军力量和商船队占世界第一位,德国海军远不如英国。
虽然当时英国在海军方面已占优势,但它依旧继续在增强海军力量上不遗余力。1889年议院通过法令为海军建设增加拨款,这一法令所依据的原则是:英国的海军必须超过其他两个最强国家的海军。自19世纪末走上殖民掠夺道路的德国统治阶层,同样决心加紧发展自己的海军,追赶世界海军顶尖强国的步伐,改变自己欧洲军事强国却被英国海军欺凌的局面。当时德国海军还次于意大利,在世界排名第6位,由此可见在欧洲德国的海上力量有多薄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德国国会更是于1898年通过的专门《海军法》规定要急速扩大海军。计划在6年内建造11艘舰队装甲舰、5艘大型装甲巡洋舰、17艘有装甲甲板的巡洋舰和63艘驱逐舰。1900年的海军法案则把1898年的计划扩充一倍。
德国自和中华帝国展开合作以来,在船舶制造行业中更进一步。舰用装甲的冶金工业、蒸汽轮机和火炮控制射击武器实施瞄准与发射的装备,德国人在这一些领域之中已经完全成熟系统化了。形势一直迫使着德国人设计制造出针对并克制英国人最先进战列舰的军舰。。
拿骚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20世纪初的第一级战列舰,根据购买的中华帝国秦皇级和汉武级这两类战列舰技术,于1902年开始开工,陆陆续续分期建造了八艘超过2万吨级以上的战列舰,加上从中华帝国订购的四艘秦皇级和汉武级战列舰,在装备了两大分舰队的同时,生产制造技术储备足够了。
就在去年年底,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设想的无畏级第二级战列舰。在船坞顺利开工之后,与之针锋相对的德国海军通过间谍探知了英国人造舰设计,时隔三个月,更是极具针对性的设计出了第二级拿骚级战列舰,喊出了开建四艘万吨级万吨级(标准/满载)拿骚级战列舰,希望完成对英国海军此类战列舰制造的超越,力压英国海军一筹。这也把财大气粗喊出“德国造一艘战列舰。英国就建造两艘战列舰”口号的英国人架在火上给烤了。
这一下子热闹了,就连和俄罗斯帝国战后打捞了一笔巨额赔款的中华帝国,也不得不卷入这次海军军备竞赛的新一轮浪潮,金雨此时也是直摇头:中、英、德三方海上三极争霸的竞争越演越烈,军舰的吨位越建越大,没完没了了。还不得不接招,也得推出造舰计划,在世界海军军备竞赛中泼上一瓢滚滚热油,世界更加热闹了。
默默地看着海军情报分析资料,金雨真的很无奈。航母时代和潜艇海狼时期都没有来临之前,大家真真的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想方设法把战列舰吨位和主舰炮口径越造越大,把如今的巨舰大炮主义进一步的推向极端,造吧!造吧!看你们能造多大,还能大破天去不成。
“全重型炮”概念是什么?那就是主舰炮最集中的打击能力,即要用自己高端大口径的炮火打击能力撕裂对手的战舰装甲,又要给自己的战舰装备对手主舰炮都摧毁不了的舰用装甲,即做矛又为盾,真是矛与盾的对立关系,谁都纠结,谁都不想自己有矛无盾,或者有盾无矛,陷入被动挨打的落后局面,其他书友正在看:。。
而德国海军极具针对性的设计出了第二级拿骚级战列舰,其设计采取了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优点之一,就是甲板装甲采用多层布置,主甲采用穹型——蛋壳原理,用于防御炮火打击能力大大增强;其二,各个国家船舶设计舰船排水浮力时各有所专,各有所长,最显著的区别是在舰体结构上,舱室尽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结构,增加浮力储备;隔仓间的支撑壁采用强化钢结构,以提高隔仓的强度和韧性。水线下和水线处的舱室间全部取消横向联络门,水密门的数量被尽量缩减,舰员的进出只能通过纵向的水密门。另外,取消了传统的舰首撞角。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战舰的防护能力特别是抗沉性都起到显著的作用,也为大吨位战列舰安装大型炮座提供支撑之基;其三,主炮炮塔依旧为德国著名的埃森克虏伯公司和日耳曼锻铁公司生产,依靠自身重量安装在底座上,凭借更甚一筹的吨位和排水量,采用战舰最大打击密度的五座十门主舰炮,口径是现在德国,也是世界上主炮铸造极限的380毫米,期望以火力强度密度强大来针对英国人的四座八门设计取胜,借着后发制人的原则,算是摆了英国海军一道(实际上现在世界各国的战列舰设计制造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就大口径主炮来说,冶金工业的进步使得火炮的药室能够承受更多发射药爆炸的冲击,身管的工艺提高和加长使炮弹的射程和精度都成倍地提高,反映在实战当中就是有效交战距离的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