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总计导致了近万士兵的伤亡,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被迅速蔓延的大伙给烧死烧伤的,以至于后来俄军甚至不敢再集中宿营,以避免在遭受大规模轰炸受损。毕竟人口和军队在多,也承受不起这种伤亡的打击了。
当最后一架鹏式-1型轰炸机投完炸弹的时候,机首的6.79毫米机枪喷吐着弹雨,对着四散奔逃的俄军士兵人群就横扫过去,往来飞驰。俄军再次被火攻战法,打了个措手不及,毫无反制能力,混乱的人群被割麦子似的,割了一片又一片,死伤枕籍。无以计数,一时间血流成河,惨呼哀嚎不绝于耳。
后来被费奥多西亚争夺战的克里木半岛大战役,随着历史上第一批次大飞机参战,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徐徐拉开了序幕。
列夫琴科上校哪里还敢在阵地后方再呆了,看这种强度的轰炸,以及主要阵地上冒起的滚滚浓烟,慌不迭的调换机车头,狼狈而逃,火车上下也挂满了魂飞魄散的俄军,哪还敢再在这血火地狱久待,先逃得一命再说。
对比一下,前些日子的轰炸,顶多算的上破坏,如今的轰炸,简直就是毁灭,毁灭在毁灭,以前每日三轮轰炸,现如今的轰炸,就像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一般,半个小时一轮次,延绵不绝,沿着铁路线向占伊科方向的俄军阵地,进行一轮轮的轰炸。
一连三日高强度的空中轰炸,让俄罗斯帝国国防委员会再也承受不住这种空中打击了,军队和物资损失惨重,却连只能看到对手的影子而已,无奈之下放弃了对费奥多西亚城的支援,命令费奥多西亚城的守军撤往苏达克一线,抵御奥斯曼帝国军队渗透到地方的小股军队的骚扰。而对于通往占伊科方向的守军,更是收缩到占伊科城前30公里处,重新布置防线,在占伊科野战机场配合防御下,抵御战略合作国的空中打击力量,单单是依靠防空火炮制约轰炸飞机,实在是太被动了。
这个时候俄罗斯帝国国防委员会和欧洲军事顾问们,已经开始真正的意识到常规的战壕防御和防空火炮战,在这种空地联合打击下,丝毫没有还手之力。除非自己训练出可以和对手抗衡的空军部队,才有可能缓和如今的危局,主动放弃一些边远地区,进一步的收缩防线,才是眼前必须着手解决关键所在。被动的防守!除了加大帝国财力人力物力的损失外,根本对帝国没有丝毫意义可言。
俄罗斯帝国国防委员会下令克里木半岛战区主动收缩防线,战略合作国也没有客气可言,继续推进着,和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至占伊科一线形成对峙局面。同时也通过空中轰炸的战略举措,既锻炼了空军,又占据了实地,可谓是两全其美了。
战略合作国军方在克里木半岛取得了惊人战果的同时,西亚战区也对北高加索铁路重要枢纽城市-季霍列茨克和库努夫斯卡亚一线,展开了空中轰炸,以适应当地空域的状况。到了这个时候,战略合作国的战术开始转变了,空中轰炸部队,以中华帝国和兰芳共和国的空军为主,作为空中打击力量,两国陆军坐镇大城市。
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的军队,则开始向周边小城镇进攻,掠夺当地资源和财力人力,毕竟一旦全面战胜俄罗斯帝国,作为新的统治者,他们是要分割统治这一地区,是这些地区的实际掌权人。如果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在这个时候再不出死力的话,战略合作就是个大笑话了。
很自然的在黑海沿岸一侧,今后是奥斯曼帝国要谋求的地盘,自然要以奥斯曼帝国的陆军为进攻主力。就像在克里木半岛一样,也要靠奥斯曼军队自己去打败俄罗斯帝国的军队,要不然就算是中华帝国的军队打下来了,交给奥斯曼帝国了,今后怎么服众,怎么震慑当地各个民族的百姓,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呢!
中华帝国的军队,在打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到攻打到克拉斯诺达尔和刻赤海峡之时,只能算是替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打开局面,奠定胜势。如果在如今的大好形势下,这两个国家还不会乘胜追击,疼打落水狗的话,那这两个国家今后在战略合作国中的地位,就尴尬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