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师进攻部队的战士们,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冲出前进阵地,像是演练进攻战术般,杀向车尔尼雪夫斯克俄军,发动潮水般汹涌攻势,饱含杀意的喊杀声,震荡着已无战意的俄军上下官兵和平民。
车尔尼雪夫斯克的俄军,多是其他城镇逃过来的,那里抵抗得住国防军的空地协同打击。大溃逃再次开始了,军队在逃,流亡的平民百姓继续跑路。大家都像是无头苍蝇般,随着逃跑的人逃跑。
为了逃跑而逃跑的人,实在是受够了这种空中轰炸,为了躲开轰炸而全线崩溃,为了躲开战乱而逃亡。
“将士们!车尔尼雪夫斯克,可是汇集着数万逃亡大军,他们已经丧失了胆气,将士们!全面进攻开始,杀戮吧!征服吧!车尔尼雪夫斯克,让老毛子在你们的脚下战栗吧!军人功勋尽在杀人中!”刘震一如既往的拿着高音喇叭,在那里喊话鼓劲儿,敌人的动向,飞艇上监视的人员,会随时向地面进攻部队通报敌情,俄军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开国防军的侦查。
冲啊!杀啊!
203师全体将士爆发了,冲杀声惊天动地,这种仗太好打了!战车风驰电竞,战马狂奔,不做保留的全部压上了。
沿途尽是残垣断壁,死伤者横七扭八的到处都是。车尔尼雪夫斯克早期被炸的虽然残破,但还是能遮风挡雨。不愿躲入深山的残兵乱民暂居在这里。这时成为了殃及的池鱼,死伤惨重。
十几辆铆接了薄钢板的越野战车,紧紧的追着俄军的尾巴扫射,噌噌噌的重机枪子弹,只打得通往莫戈恰大道上的俄军尸横遍野,车轮子碾着地上的残尸伤者前进,毫不停歇,轮子上沾满了血水,沿途飞洒,仿若一台台收割机。那一串串弹雨,舔舐上夺路狂奔的人群,沾着伤打着亡。
骑兵团也只能护持在两侧掩杀,冲在前面反而会让这种轻型装甲越野战车。无法发挥重机枪恐怖的杀伤力。
203师丝毫没有在车尔尼雪夫斯克停留的意思,沿着大道追杀,气势如虹的直向莫戈恰杀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跟进,驻守各个要地和火车站点。
203师在师长刘震的指挥下,狂猛的杀戮并向东线推进。这时远东地区中华帝国边疆驻军,也开始积极地展开进攻,不再和对岸俄军蘑菇了。
江东六十四屯面积3600平方公里,清朝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以来,黑龙江北岸划归俄国。但由于江东六十四屯居住大量中国清朝居民。因此在划界时特别将此地归属于清朝管理。《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享有居住权,清政府对该处人民享有管辖权,但是清朝并无此地之主权。可是在这个时空,1900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义和团运动,清政府风雨飘摇,政局也不稳,无暇兼顾东北情势,抗倭义勇军在1895年开始对抗日本倭人时,依然兼顾着抗衡沙俄哥萨克人的袭扰。俄国也没有机会派兵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海兰泡惨案了。不过。东北战区边防军和哥萨克人,在边疆常年厮杀,可以说是已成死敌,仇深似海,大有不死不休之势。
1905年11月22日。冬日初升,江东六十四屯政府—海兰泡城。薄薄的雾霭弥漫,海兰泡城边防军军营师部指挥大厅里人头拥蔟,在60瓦的灯光的照耀下,静静地看着战术地图。
黑河军分区的五个师长都前来开战前会议,八仙桌上铺开一张标满了彩色符号的地图,人头就在这幅地图四周浮动。地图上有罗盘标志,可以容易地分辨出方向。一条蜿蜒粗厚的蓝线,大致沿西北—东南方向划过地图中央,蓝线旁的标记文字是黑龙江三字。
在这条粗蓝线东北,另一条较细的蓝线先是大致与其平行,然后在与一条更细的东北—西南走向的蓝线汇合后,突然折向西南偏南,与粗蓝线汇合在一起。较细的蓝线旁标注的文字是精奇里江,更细的蓝线旁标注的文字是布迪音河。
在结雅河与黑龙江的交汇处,黑龙江左岸、结雅河右岸,有一个表示城市的双层环形圆圈,旁边的文字标注是“海兰泡”。
这座城市以北几厘米处,在结雅河右岸也标着一个圆圈,但比海兰泡要小一些,旁边的文字标注是“斯沃搏德内”。地图的比例尺是一比二百万,所以那用直尺量出的六厘米长度换算成实际距离就是一百二十多公里公路。
现在我们把眼中的地图想象成是真实的世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条铁路,一条大致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铁路穿过五万人口的小城市斯沃搏德内,从一座底矮的铁路桥上横越布迪音河,继续向东南沿伸大约六十公里后,就到了另一座城市,城市的名字叫别洛戈尔斯克,大约有三万人口。由于国防军的存在,海参崴至斯沃搏德内的铁路线已经大变样,改道从中俄实际边境线修建了。
从这两个城市,开始分出了一条公路支线通往西南方向上的海兰泡,这条支线的交汇处长度约为十公里,经过海兰泡附近布迪音河上的一座小桥进入海兰泡地区。
海兰泡地区就像一个桥头堡似的,一个八车道跨江大桥和复线铁路把黑龙江左岸的黑河紧密联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