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华人1892> 第163章 心乱如麻忧国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心乱如麻忧国制(1 / 2)

[正文]

------------

说真的,金雨腹诽人家,也是看到孙家鼐七十有四了,还能写这么一手好字,借着写字来表达一种态度;仿佛在说我年纪大了,写写字,余生了矣,会尽到自己的本职本分的,看看吧,我还能动弹呢。

金雨是信奉道教老子思想的,不愿意去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那一套,什么国际主义啊!历史都已经证明,那是苏联人控制其他国家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而已,改革开放了,中华民族才走上了自由自主的体制,受前苏联的制约就没有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还是得走符合自己民族传统和发展的道路才是合适的,不能邯郸学步啊!这个世界的新中国政权和另一个世界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不需要像原来世界那么激烈的革命思想和做法,在文化教育上,传统的中国诗词文章和白话文教科书教学,比重之差异,也要大为不一样的。中华民族那灿若星河的唐诗宋词,比之白话文来说,优劣之势,在二十世纪初,还是很具优势的。到如今为止,白话文文章能够出彩的实在不多,文科教育还得以文言文和唐诗宋词为主,这就意味着,这个年代的秀才们,还得需要有影响力的人物,去引导这些秀才和举人们,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刘坤一、张之洞和孙家鼐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儒家老儒们,实在是不可或缺。像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又多数在台湾学府学习深造,以尽快熟悉新中国新政权的法规制度,掌握和欧美国家交往活动的原则和尺度,想来到了明年,北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会重新迈上一个新台阶。不说别的,过个十几年,恢复到唐宋时期,中华民族诗词繁盛时代的一半,金雨就知足了。白话文也得推广开来,实用和锦绣文章并重,并不矛盾啊!几亿中国人,出个万儿八千个诗人词人,想必会极大的丰富中国国人精神生活。

金雨到没有反对原来世界中一党治国国家的意念,这都是因为,两个时空中,中华民族所处的民族存亡的十字路口不一样,只是觉得新中国不能走那种无奈的老路。事实也证明了前苏联那种极端的思想和经济制度,是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需要的错误路线,邓伟人改革创新的思想,才是最灵活的政治制度和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得。墨守成规这一成语,最完美的揭示拿来主义和照搬别人的思想,不过是拾人牙垢的愚者行为!如今走到这一步,当上了主要领导人,可是自己又没有什么从政经验,能走到这一步的高度,也只是凭着知道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外国势力殖民亚洲的步骤,才一一设法瓦解外部势力的入侵亚洲地区的行为,再说金雨为人处世的原则都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一直本着公心在做事,政治智慧和处事手腕还不成熟,多数时间喜欢在国人面前直来直去的通话方式,不大喜欢暗示人去办事,一旦手下的秘书办事员理解错了,你还得去给秘书们遮丑擦屁股,那才不值当呢!要知道领导人的秘书,代表着领导人的意志和行为准则,你不明确的说出你的意图,让秘书们去估摸着办事,那又和皇帝的行为模式有区别吗?哦,办对了算领导的,办错了,处罚秘书们,那不成卸磨杀驴了吗?

走出旧时古制的两层楼的学校楼房,金雨在操场边上站着,等吴玉玲和爱丽丝说完事以后,在一起出去办事,自己实在不习惯这种旧时官僚们的含蓄中庸的传统做派啊,就当出来透透气。也不能怪别人什么,让她们学院领导之间,相互沟通一下,也是好的吗!毕竟这是中国官员历来自保的一种最常用的小手段而已,要不然这老学究绝对活不到这么大年纪,伴君如伴虎的年月都度过来了,在这个新政权新观念下,摸不着风向之时,还不得夹着尾巴,观望好风向了,才会决定自己今后的行事策略不是。

金雨还是心思慎密善于思考的,站在操场边上静静的看着远方,眼光中没有焦距;两个警卫员远远的呆在轿车边上,观察着四周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刚刚完工的五层框架式教学大楼,正在忙着装修呢,电工们在架设照明线路,安装冬季暖气设施的工人们,不时的扛着过好丝的钢管,走进大楼安装供水管道,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京城的变化在自己手中改变,金雨自己心中泛起一股自豪自信的感慨,走自己的路,让中华人民们看看,不一样的新政权,不会把新中国,带向像斯大林那样与世界为敌的制度中去,苏联的垮台就证明了苏共制度的错误性,自己等人造就一个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想来就是一种大成就吧,也不枉此生,穿越了这么一回,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国际局势,而不去改变历史,那才是二球二百五呢。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用机器操纵机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的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况,指出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