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杨豫之带杨悦、武照一起到霍国公府去找巴陵公主。
霍国公柴绍出身将门,自幼以任挟之气出名,专好打报不平、抑强助弱。娶李渊的三女儿为妻,妻子平阳公主(注1)也是见识不凡,向有侠风,夫妇二人夫唱夫随十分恩爱。当年李渊起兵,柴绍奔太原跟随丈人一同造反,有勇有谋,立下不少功劳,功封霍国公。
霍国公府便在东宫附近的永昌坊。
不凑巧的是,三人到了霍国公府,巴陵公主不在家,她陪着婆母兼姑母平阳长公主去弘福寺听玄奘法师讲经去了。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到是在家,但他一向对杨豫之不屑一顾,见杨豫之引着人来,连带将杨悦与武照一同待慢。见到杨豫之,打趣道:“‘浪荡子’怎么有闲没去斗鸡玩狗?”“浪荡子”乃是李世民对杨豫之的戏称,一班公子哥儿也时常拿此打趣杨豫之。
若在平日,杨豫之或许不去理他,只是今日有武照同在,见柴令武讥讽自己,心中大怒,便反唇相讥道:“你怎么有闲没去跟在魏王身后侍候?”
魏王乃是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自小聪慧异常,文武兼备,才华横溢,最受李世民宠爱,常对之大加夸赞。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泰渐渐地竟然生出野心,想要谋夺太子之位。当时太子还不是现在的太子李治,而是李世民的大儿子李承乾。李泰与太子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以至于李承乾铤而走险,阴谋早日篡位,结果事败。李世民斥问他为何造反,李承乾回答说是李泰所逼,若真让李泰做了太子,死也不甘心。李世民听了恍然大悟,心知若让李泰果真当了太子,只怕日后子孙们更要有样学样,以阴谋而夺位争权,因此废了太子李承乾,却也贬了魏王李泰,另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柴令武正是李泰一党,撺掇李泰争太子之位的首号“功臣”。
魏王是李泰过去的封号,如今已被贬为“东莱郡王”,幽禁在将作监。杨豫之这样说,自然是故意讥讽柴令武。
果然,柴令武听了大怒,一把揪住杨豫之的前襟,当胸便是一拳。杨豫之也不示弱,飞起一脚踢向柴令武左腿,二人你一拳我一脚,便在厅堂中打了起来。
杨悦知道这段历史,但并不知道杨豫之所说的“魏王”便是李泰,李泰最初封为宜都王,后来改封卫王,后来又改封过越王,再后来又改封魏王。也不知道李世民瞎捣鼓啥,如果不是搬着历史书,谁能记的清楚李泰到底封了什么王。见二人没说两句已打在一起,一时也手足无措。武照更是骇得躲在杨悦身后,不知如何是好。
杨悦见杨豫之虽然“不要命”的硬拼,却不如柴令武。柴令武明显武艺不错,有路数章法,比杨豫之高明了许多,虽然一时对杨豫之的死缠烂打无可奈何,却明显占了上风。时间一长,杨豫之便要落败。
见杨豫之吃亏,杨悦岂能袖手旁观,不过真要下手去打,只怕也是白搭,就是拉架,估计也会被柴令武一块狂凑。当下,便哈哈冷笑起来。
听到杨悦的笑声,二人一愣,果然暂时停住,一齐向杨悦看去。兀自一人抓住对方的头发,一人扭着对方的胳膊,如同斗鸡一般。
见二人停住,杨悦收住笑,冷哼一声道:“素闻霍国公柴老英雄急公好义,乃是赫赫有名的好汉,最爱结交朋友。没想到却原来如此待客,真真是胜名之下,名不副实。”
柴令武见他提到自己父亲,他向来以父亲为搒样,以英雄自居。见杨悦讥讽,心中虽然不服,却被杨悦拿理封住。古语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来是客,自己今日的行为的确有欠考虑,当下向杨豫之狠狠地瞪了一眼,收回拳头,说道:“我柴府对待英雄好汉,自然以礼相待,对待……”扫了杨豫之与杨悦一眼,露出一脸不屑,言下之意,你们算什么英雄好汉!
杨悦见二人不再打,趁机一拉杨豫之,惜字如金,向柴令武拱手,说道:“告辞!”昂然而出。显然是在告诉柴令武,你不把我们当朋友,我们也不把你当什么好汉。
双方话不投机,柴令武也惜字如金,只说两个字:“不送。”
杨豫之本待还要理论,已被杨悦携着走出柴府。三人悻悻而出,兴致全无。杨豫之头上淤清了一大块,嘴角也被打破,流出血来。杨悦便劝他先回家休息,有事以后再说。武照悄悄地将手绢塞到杨豫之手中,低头不语,显然是为杨豫之痛惜。杨豫之原本在心上人眼前跌了面子,正气得不打一处来,见武照关心自己,一时激动,忘了伤痛,不肯就此离开。非要到弘福寺再去找巴陵公主。杨悦指指他的衣衫,好说歹说,才将他劝住。杨豫之见自己衣衫不整,不想将自己的负面形象给武照看去,便乖乖回去。
却说杨悦等人各自回家。没有注意到走出柴府的时候,恰好被一人看到。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杨悦几次三番戏耍的无赖子。无赖子姓柴名进,属柴姓族人,不过家道中落,只是个落破子弟。他的哥哥柴荣在霍国公府上当总管。那日与杨悦分手后,第二日,柴进按照杨悦所说的路线,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一路折腾,最后走到的地方却是皇城。才猛然醒悟,又被杨悦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