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的军人很容易就得到晋升,那些经历过战火又侥幸存活下来的军官和军士们更是如此。譬如在开战初期还是221号潜艇鱼雷长的杨靖文上士如今已经升到了上尉艇长的职务,期间他只进行了一次短期的军官课程培训,这一切在和平时期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作为海军潜艇部队的一员,杨靖文亲身经历了潜艇部队的巨大变化,虽然由于资历和职位的限制他不能了解整个潜艇部队的情况,但他所在的南洋舰队的潜艇数量从战前的仅28艘迅速扩充到了132艘,如此快速的扩充和发展造成的恶果就是各舰队都缺少有经验的军官和艇员,这也是象他们这样在战前就已经受到过良好训练的军官和艇员得以快速晋升的原因之一。
当然战功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杨靖文和一批艇员被抽调从南洋舰队被调往北方,加强到北洋舰队。
这次的调动只是人员调动,大家从广州出发,乘火车前往北洋舰队所在地青岛报到。这个年代国内的铁路网已经十分发达,有从广州直通青岛的客运列车,中途不需要下车中转,在经过两天的漫长旅程后,一行人抵达了青岛,这里是共和海军在北方最重要的海军基地。
由于战争的影响,这座自然条件十分优厚的海港如今被林立的炮台和防御工事拱卫着,宽阔的港湾内停泊着近百艘大小的舰船。与巨舰林立的南洋舰队不同,北洋舰队只有两艘主力战列舰和六艘巡洋舰,大部分的舰船是驱逐舰、护卫舰和鱼雷艇、扫雷艇等轻型舰艇。
与水面部队不同,潜艇在不执行任务时,一般都会放在潜艇库中进行维修或例行检修,所以水面上只是偶尔能看到几艘潜艇的影子。
随着战争重点从南洋转向日本,海军北洋舰队的实力正在加强,特别是潜艇部队,如今国内近三分之一的潜艇都被集中到了东海和黄海一带。
“欢迎来到北洋舰队!”程克明少将如今成了北洋舰队潜艇部队指挥官,“你们中间一些人是我当初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要你们来帮我训练那些刚加入潜艇部队的菜鸟们了!”作为杨靖文他们的老长官,程少将如今掌握的北洋舰队潜艇司令部如今配备有124艘各型潜艇,如何让这些武器能尽快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战能力是最让他头疼的事。
杨靖文被重新任命为北洋舰队432号潜艇的艇长,在青岛军港的潜艇基地,他见到了他的艇员们,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当初他在海军学校进修时的同学。
“李家成?!”他见到那名带着全体艇员在码头上列队欢迎他的中尉军官后有些惊奇。
“欢迎您来领导我们!”李家成笑了一下,然后正色大声说道:“报告长官,432号全体官兵向您致敬!艇上编制人员55人,实到54人,报告完毕!”
“很好,大家上车,我们要去船厂!”杨靖文根本不理会李家成在报数时少报的一人,那是艇上的老水兵们在捉弄那些刚进潜艇部队的菜鸟实习艇长时所耍的把戏。
“长官,你就不能配合一下吗?”李家成跟在他身后上了军用吉普车。
“拜托你们整出点新鲜东西,我已经在潜艇部队呆了五年,换过6艘潜艇,老是这一套,一点新鲜感都没有!”杨靖文笑着说道。
三辆卡车载着全体艇员驶向了海军青岛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在船厂的潜艇码头,有5艘已经完成了海上试验的新型潜艇正系泊在封闭的潜艇码头,准备移交给海军接收。
从打头的数字就能看出这是一艘新型的4号潜艇,它的外表看起来很象一枚巨大的鱼雷,上部的甲板被收窄,只有大约不到四米的宽度,这样使整个艇身能够获得更好的整体流线线型。
432号艇属于新型的远洋攻击潜艇,它的排水量达到了1750吨(水上)/2620吨(水下),差不多有两个之前装备的1型或是2型潜艇那么大,而且由于安装了水下通气管,它在水下能以柴油机为动力跑出23节以上的航速,反而要高于其21节的水面速度。
最早的潜艇水下通气管装置是1933年最早的通气管是一个名叫威克斯的荷兰海军军官在1933年发明的。
在潜艇上安装通气管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潜艇使用柴油机航行时的隐蔽性。
因为潜艇的水下动力能源——蓄电池的容量有限,在进行长距离航渡作战时,就要经常浮出水面利用柴油机航行和为蓄电池充电。但随着能发现浮出水面的潜艇的雷达反潜航空兵的出现,潜艇要浮出水面航行就很容易被发现,生存受到威胁。在没有通气管时,潜艇只有浮出水面靠水上进、排气装置使柴油机工作。当潜艇下潜时,水上进、排气装置关闭,潜艇就只能依靠蓄电池进行推进。
威克斯发明的通气管是两根固定在舰桥上,高度与潜望镜相当的高强度钢管,在潜艇下潜的深度小于金属的长度时,露出水面的两根金属管就可为潜艇的柴油机提供空气和排除废气。金属管上进、排气口套有一个橡胶做的舌状阀门,在风浪大和水面高于通气管时可防止海水灌入通气管。像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