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事情就交给高子安统筹规划,什么时候攻,什么时候收一收这种事情对于已经在北方前前后后待了十多年的高子安来说应该不成问题,而且有曹翎曹道玲以及那些‘鲜歼’带路党的帮助,积少成多逐步削弱我们北边邻居的实力。西边有汉升在应该没什么问题,反正有子安这边牵制,单纯应对北方的压力应该不成问题,现在主要的目标也是积蓄实力随时准备南下或者西进。以汉升的手腕,就算有些不安分的家伙也不用担心。”
是的,李书实准备实施的新尝试便是如同某些游戏中经常会提到的名为“军团制”的东西。
事实上这种由某一人主持一方军事甚至民事事物的制度并非仅仅是存在于游戏上的东西。
不说有些遥远的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就算是近一些的,在这个三国乱世,这种制度便有着颇为广泛的运用——不论是为魏国守卫西北的夏侯渊,镇守荆州的曹仁;蜀国镇守汉中的魏延以及刘备死后接手蜀国东部防务(或许有些被迫的味道)的李严;吴国镇守荆襄的鲁肃,以及陆逊、陆抗父子都可以看到这种类似于方面军编制制度的影子。
更不要说官渡之战时,身为琅邪相却被委任整个青徐地区的臧霸和司隶校尉钟繇正是因为有着类似的权力才能够完美的保护了曹艹的两翼为官渡大决战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于是,身为山寨门传人的李书实如今再一次祭出了本门的夺命法宝。
不过话说一个山寨的门板竟然也能让李书实学到这么多东西,该说果然是个神奇的世界么。
好吧,自己吐自己的槽这种事情除了无聊的人之外就只剩下寂寞的人了。
书归正传。
随着手中控制的地盘不断扩大(虽然人口的增长速度完全无法与之相比),受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能力,李书实显然不可能控制得了自己所拥有的每一寸土地,所以不断下放权力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不过李书实下放的速度看上去稍稍有些快了那么一点。
但是就算真的快了那么一点,但是李书实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担心的地方。
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人在某些方面所能达到的成就,同时他也看到了某些人经过磨练后能够领悟更多的他所不知道的能力,而他现在也有足够的资本交得起学费,那么为什么不放手呢?
又不是真的像游戏里一样在一个城池里屯上十几个武力、智力、统帅、政治什么的达到90+的名将然后以这些人为核心征战天下,这样的事情也注定只能在游戏之中发生。
也许那些智力或者内政达人们在一起还有足够的事情让他们不完全陷入到内斗的境况中,但是你将一群姓格各异尤其是都功成名就的猛将兄在一起,不出问题才怪呢。
君不见当初守在合肥的张辽、李典和乐进之间那让人蛋疼的关系。
当初是因为地盘小,所以童渊、吕布这样的大能能罩得住,所以自然不需要担心这种问题的发生。可是到了现在,一来为了他们未来的发展,二来也给他们一个发泄的地方,还是给他们都找一些比较麻烦的事情做比较好,省得没事做天天在演武场真人pk,打着打着就出真火,要是真的一不小心弄残了几个,你说李书实他找谁哭去啊。
好吧,弄残什么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实在是太过困难了一些,所以你完全可以认为李书实上面的想法其实就是无稽之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的磨砺才能成为传奇,所以说李书实不介意让那些他眼中的天才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一些,反正对于这样的要求那些人绝对不会愁眉苦脸反而大多数人都是一脸的兴奋。
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中二未毕业的存在。
西边交给了黄忠去折腾,北边虽然高顺的职位不如两位两千石的太守,但是因为他在并州军之中的资历地位以及对野战部队的掌控,实际上也不怕两位太守闹出什么风浪来。
南边面对的是残破的河南以及山势险峻地形复杂的弘农郡,对于两河的两位太守而言,只要能够理顺郡内的事物就已经足够,扩张什么的暂时还是不要想太多比较好。
至于东面……李书实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给自己找点事做比较好,否则身上的零件岂不都生锈了?再说即将爆发于冀州的战争可是需要面对许多强劲的对手和颇为复杂的形势,就算李书实肯放权只怕其他人行使权力的时候也会暗自忐忑吧。
不过这样一来,似乎自己也成了自己口中的那种在一个城里囤积上十几个90+属姓的存在了吧……
话说可以收回之前发表的那篇“不够成熟”的长篇大论么。(未完待续。
|d!μ*0*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