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1-02
正如汉中王麾下重臣和赵询等人所料的那般,汉中王在数日之间斩杀了数十家豪强大族,在汉军之地影响颇深,并且随之就波及到洛军身上,让汉军和洛军之间的关系,顿时降到了冰点。一些地方,甚至几近开战之势。
汉中王斩杀的这数十家豪强大族,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曾经拒绝汉中王的借粮的要求,并将汉中王的使者扫地出门,同时,他们还都将家族之中的年轻子弟和精英子弟,全部派遣至洛阳王麾下任职。而且,他们还为洛阳王提供了不少物资之上的援助。
可以说,这些灭族的豪强们,他们家族之中的年轻子弟,现在都是洛军之中的官员或者将校。他们被汉中王屠灭全族,他们如何不恨?汉中王又不是他们的君主,屠灭他们的家族,就等于是他们的生死仇敌。所以,这些洛军官员自然要报仇雪恨。
当年,汉军和洛军共同出兵荆州,在最开始之时,双方定下的约定是,荆州东部归属于洛军,西半部分归属与汉军。后来两耳关系密切,甚至有时候会不分彼此。但是,双方的根基和自己派遣的官员,以及双方各自征召士卒,收取税收,还是以此为大体为标准的。
汉军战败,汉中王折返荆州之后,就开始收拢驻扎在东半部分的汉军士卒。尤其是在得知洛阳王有意吞并自己的辖地和势力之后,汉中王更是开始渐渐在自己辖地之内,淡化洛阳王的影响,同时,开始在边界之地,驻扎士卒,对外来之人,查察也开始严格起来。
总之,自此得知洛阳王有吞并自己之意后,折返回来的汉中王就开始区分自己与洛阳王之间的辖区,。汉中王如此做,洛阳王自然也是知晓的。所以,在相应的位置,洛阳王同样派出人马驻扎。不知道是洛阳王的吩咐还是下面官员的意思,双方交接之地,总有一些矛盾存在,虽然不至于引发大战,但是,汉军和洛军之间,还是经常会出现问题的。
然而,这一次,汉中王在自己治地以处决蜀军奸细的名义处决了数十家大族豪强之后,双方交接之地,竟然差点引发大战。
那些被灭了族的精英子弟,现在有不少都是在临近汉军辖区之地为官或者为将。毕竟,他们临近汉军辖区,也方便对汉军辖区的了解,也方便他们对汉军辖区的同化。不要忘了,这数十家大族豪强个个都是雄霸一方大家族。一地之内的财富土地,甚至大半都在他们手中。要是得到洛军的支持,他们在地方之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但是,这些家族被灭了,被汉中王给全族诛灭,抄没其家。他们送去洛军为官的家族子弟,闻讯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不相信,第二个就是报仇雪恨。这些家族子弟,文官的还好些,直接上书向洛阳王求助,让洛阳王为他们主持公道,希望洛阳王能为他们报仇雪恨。至于那些武将,第一个念头自然就是带着自己的人马,直接对汉军下手。
其中官职较小的还好说,手中即便有权,也不能调动人马,即便能调动人马,也动不了几个人。其中有数个官职较高的将校,甚至直接一言不发的带军向汉军辖地奔去。如果不是他们的主帅直接让麾下将士将他们拦住,以主帅的身份下令士卒折返,只怕他们已经杀入汉中王辖区,他们已经与汉军开战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三处引冲突,数百双方士卒死于双方相争之中。让人感到可笑的是,不少士卒在事后还搞不清楚,他们为何要对对方出手。毕竟,对于普通士卒来说,之前洛军和汉军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被洛军吐絮,汉军的将校自然也不满,不少低级军官以及死了朋友袍泽的汉军将士们,都要求上面的军官带领他们出击洛军,为死去的弟兄报仇。如果不是这些汉军将校知晓他们现在的处境,及时勒令士卒,并向后方禀报,只怕双方的大战就此拉开。
随后不久,不管是汉军还是洛军,双方都接到了他们大王传下的军令,那就是各部回归营地,不得妄动。一场危局,就在两个诸侯的一致军令之下,烟消云散了。
但是,这并不是说汉中王和洛阳王二人的看法一致,是为了保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为了荆州的稳定,是为了双方彼此之间如今的情况。对于汉中王来说,自己在自己辖地之内处理违法之人,洛军没有资格去插手。对于齐王来说,如果不是因为种种顾忌,他早就对汉军出手了。此次汉中王如此做法,分明就是在针对他。其他人都好好的,偏偏那与己方有关系的数十家被出斩。但汉军如何做,那是汉中王自己的权力,他洛阳王没有资格插手。当然,洛阳王不会轻易插手的是,他在没有合理的借口之下对汉军出手,定然会招来北方赵军的参与。当然,现在的洛阳王,也没有做好与汉军开战的准备。
不过,此次事端之后,汉军和洛军之间,算是彻底出现了一到裂缝。双方的关系,再也无法如同以前那般。不过,双方都没有在意。对于汉中王而言,自此得知洛阳王有吞并自己之意后,就对洛阳王充满的戒备和敌视,昔日友好亲密的关系,彻底不复存在。汉中王也明白,之前的紧密关系,那是因为双方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