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8-08
短短数日功夫,大赵时报就已经在幽州城创出了偌大的名声。读书人,官员,商人人手一份。而这大赵时报,也定制为三日一出。
在时报之上书写自己观点文章,也被幽州城的读书人引为己用。无视的读书人支持各自的看法,加以引申。不过还好这些文章的主题思想都是一致,否则,只怕还不知道会被这些读书人给引申到什么地方上去。
而幽州城的普通官员,同样是人手一份,现在,没有定制这时报,那就说明他们跟不上其他人了。官员们闲暇讨论,这些中枢官员文章索要表达的意思,也是诸官员争论至所在。
在茶肆之间,在聚会之间,几乎所有读书人聚集的地方都现在都开始沸腾起来了,中枢官员的的观点,自然是应对当前南方读书人不满赵国制度而做出的反应,也是在解释赵国制度的好处的意义。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朝廷的制度,各有看法,有赞同,也有反对。中枢官员文章一出,顿时也有不少当初反对的人开始赞同起来。当然,反对者亦有之。虽然赵王不准这些读书人结党在大庭广众之下驳斥朝廷种种,更不允许他们以此作为他们反对赵国的理由。但是,确实允许他们就事论事,品论时报之上的优劣。毕竟,时报上的文章虽然站在不同的角度说问题,但是,他们的根本确实支持各种职业为官,内行人做内行事。
所以,无论这些读书人和有志之士如何评论,但其基本基调是一致的,最起码,不会大肆的抨击赵国官府,好看的小说:。
就是一些商人,也是必备一份,虽然大多数商人并不动太深奥的道理,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是识字。他们看到上面的文章在为自己商人等职业提高地位,他们焉能不高心?此外,每一期都有朝廷的一些施政措施,一些地方的时局情况,甚至一些地方的的现况都做了叙说,他们也希望能在上面看到自己所需求的商机。
总之,一时之间时政报成为热议的话题,为了这个,幽州城各地的茶肆、饭馆等地是争议不断,有人交好,赞同,也有人反对,斥骂,各种争吵接连不断,争论的对象不仅仅是读书人,就是一些商人、工匠和普通百姓也被卷入其中。争论的同时,也闹得是洛阳纸贵,让时政报供不应求。
官员们虽然不至于和下面的读书人一般争论,但他们在交流之余,闲谈之余,无不是以时报之上诸位大人的文章为起点或核心,做为他们评论话题的开端。
想想看,要是数位官员在一起交流闲谈,人家谈及时报之上诸位大人的文章之事,你看过,自然能接的上一句两句,最起码,不会不知所云。要是别人说一句,你却云里雾里,不知对方所言为何,吱吱唔唔无法开口,那就多半要被人耻笑了。为官者,需要注意的地方许多,要是丢了脸面,甚至被人传开了,这官员只怕也做的不安生。
另外,对于众多的官员来说,这时报也是他们扬名的地方。这在时报之上书写文章,解释官府时政,无不在各地广为流传。不说在官员和读书人之间,就是他们为各个行业点评,也得到了各行各业的拥戴。一时之间,这中枢官员的名望,也是大大的增加。
除了中枢官员书写文章,朝廷的一些举措等之外,还登有地方出现的一些大事,各地工程的进展等,时政报上,包含赵国境内中枢和地方的各项政务。如此,也让各行各业的人,对朝廷政策有了一些了解,对各地有了一些了解。
有了报纸,赵询就可以从一个方面号令天下。报纸,是现在舆论的传导方式。掌控了他,赵询就能让天下的舆论跟着自己的意思走。想要扭转世人的看法,扭转他们的处事习惯,都能通过他来缓慢的完成。
当然,现在的报纸还不能和后世相比,不能畅通天下。但是,在一日之间通行一城是没有问题的。想要通行天下,只需要在各地办理分机构,延迟印刷即可。而现在,除了赵王,除了官府,还没有人敢私自印刷这玩意。再说了,没有一个强大的后台,这报纸也不是能随便玩的转的。毕竟,其中牵扯的事情太多了。
时政报,则是报道大赵时政,除了官员和读书人,并不适合其他人传阅。有了这个成功的例子,赵询的一些想法也就展开了。随后工商报、学时报相继出现,不过,这些报纸都没有时报那般严格,上面除了等级各种文章之外,还有一些连载小故事,商户广告,招募广告等。而在学时报上,则多为读书人刊登的学术文章。也有一些官员的文章。这些报纸之上,撰稿之人,并无限制,且有着稿酬之说。
不管如何,通过报纸,赵询还是慢慢开始扭转人们对其他行业的偏见,也见识到其他行业对赵国强大的影响,更明白他们的重要性。虽然不敢说现在就已经让他们放下所有的偏见,但是,毕竟在改变曾经的看法,不是吗?
赵询依旧每隔一段时间如皇家学院教授学生,当然,各系各科的实际先生,自然不是赵询,所教授的实际内容,自然也不是赵询。但赵询所讲授的内容,却不是普通先生所能讲授的。
几个王子、公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