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秦皇纪> 第四十八章 传说中的“井田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传说中的“井田制”(1 / 2)

颜渊为秦异人他们解释道:“周公施仁政,行井田,天下大治,国人乐业。然,数百载之后,沧海桑田,山河巨变,井田早已不能治理天下,战国时代变法无不以废井田为务,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商君在秦国的变法,无不如是。”

战国时代,就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其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周公那一套,废除井田制就是其中重要一项了。

当然,废除井田制只是变法的一环,其中还有很多贵族特权的废除,解放奴隶等。山东之地虽有李悝、申不害和赵武灵王这些变法的推行者,只不过,他们在变法一事上并不彻底,都是进行的有限变法。

他们在废除井田制这事上是一致的,山东之地的井田制全废了。只不过,他们在贵族特权上的改革极为有限,这是造成山东之地贵族横行,特权过多的原委所在。

而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就非常彻底了,不仅仅是废除了井田制,还废除了贵族的特权,全面解放奴隶,使得秦国“不分贵贱,一体同法”、“不分亲疏,一体同赏”。在秦国,除了犯罪的官奴外,不会再有奴隶,若是蓄奴那就是犯罪。

正是因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很彻底,这是秦国能够雄视天下的主要原因。而山东之地的变法不彻底,没有废除贵族特权,导致山东之地是一锅夹生饭,半封建制半奴隶制。

“井田之废早已成天下共识,不论是秦国,还是山东之地,早已废之。唯洛阳王都还保留井田制,还在用周公成法。大秦若要治理洛阳,务必废除井田。”颜渊的声调有些沉重,有些无奈,又有些感伤。

井田制曾经是周室强盛的标志,曾经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井田制早就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列国都在废井田,哪怕是小诸侯国也废了井田,唯独周室还固执的认为祖宗成法不可废,还在推行井田制,还在使用数百年前周公那一套在治理洛阳。

这是严重与时代脱节,如此一来,要周室不衰弱都不成。

“先生不愧是大才,说得极是,这就废井田。”秦异人当即拍板,道:“井田制曾经盛行一时,盛极一时,然而,到如今天下皆废井田,唯洛阳还有井田存在。井田制,我们是如雷贯耳,久闻盛名,却是没有见过,我们这就去见识见识。”

“好!”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齐声赞同。

井田制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然而,真正见识到的人却并不多。在当时,要想见到识井田制,只有去洛阳才有可能,就是司马梗这样的秦国重臣都没有见识过。秦异人这一提议,让他们打从心里认同。

洛阳是井田制唯一还保存的地方,到了洛阳不去见识一番井田制,一定会遗憾终生。

一经决定,秦异人命孟昭准备,率领一队人,离开洛阳,去见识井田制。

出了洛阳,很快就看见一块块“井”字型的井田,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弱病残拖着疲惫的身体在耕作。

放眼一望,就没有见到年轻力壮之人,秦异人大是感慨,道:“堂堂王都,竟然沦落如斯,诚可叹也!”

“是呀。”颜渊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道:“想当年,周室强盛之时,洛阳的国人多如牛毛,到了农时,来到井田里一望,到处都是忙碌的国人。到如今,沧海桑田,山河巨变,井田已经成了毒瘤,不能不废。”

按周礼,王城四周归天子管辖,称为王畿,王畿之民叫国人(到了战国时代,国人泛指一国的百姓)。国人主要住在王城,只有那些没有身份地位的奴隶才会住在城外的“田屋”里。每到农时,国人就会从王城来到城外的田屋居住,直到农时结束,又会回到城里居住。

这就是“国人居于都”。

到了战国时代,风起云涌,列国都在变法,都在图强,都在废除周公那一套。唯独周室还固执的实行周公那一套,还在施行井田制,这严重的打击了国人的积极性了,为了生存,为了过上好日子,洛阳的国人逃国成风,只要能逃国的都逃国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

是以,秦异人放眼一望,只见一片荒凉气象,诚让人叹息。

井田就是呈井字型的田地,中间共用一口水井,在田间的空地上,点缀着破败不堪的茅屋,再加上有气无力的老弱病残在劳作,怎一个“荒凉”了得。

“姬延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讨秦一事上,还不如下定决心革新,废除井田。”司马梗看在眼里,大是惋惜,数落周赧王。

“将军有所不知,周天子也想废井田,却是不能施行。”颜渊一脸的感叹,道:“周天子刚即位时,雄心勃勃,想要振兴周室,仿效山东之地变法,废除井田,废除特权、奴隶。然而,他还没施行,一众大臣就极力反对,口口声声祖宗之法不可变,周公是圣人,圣人之道不可废。”

说到这里,颜渊摇摇头,道:“一开始,周天子很是强硬,丝毫不退让,这惹恼了一众大臣,无不以罢官反对。周天子接受了他们罢官,却是引来无端祸事,群臣一罢官,所有的事务全停了,无人处置,洛阳一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