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但人员总得要轮换,设备、产品总得运送不是,因此总不可能每次都让骨龙号充当运输大队长这个角色吧。在这个交通工具的问题上,这喀式动力便成为临时替代品的解决办法;以种花家的整体工业能力生产一些中、小型的运输船只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这些飞船所需要的特种钢材前段时间已经解决,而下一步就是集中全国之力研究生产喀式动力和其相关配套的能源加工设备;还记得在农业合作项目之中,在无土栽培技术中有一个重要的凝化培养基体的技术吗?在吃透这个技术后对生产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再升级……那就可以开始生产初级的能源消耗品了……
解决了材料、生产技术还有能源加工生产的几个大问题之后。那么现在对研究人员、生产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便可以未雨绸缪的提上相应的时间表中来,免得到时候把飞船给建起来之后却没有相应的操作人员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最后一个是布迪的一点点小小的私心。在它的计划中,自己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后。在回家之前它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捎带回家里,这些东西有些不是男孩们能够弄到手的,为此找一个大国做个交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就是自己的宝贝喀式动力突击舰上的能源快消耗光了,原装的动力发生器也快到了使用寿命的极限,布迪也打算利用在蓝星上的这点最后的时间里把上面的动力好好的再给研究一下;在这一点上布迪并没有跟段国羽甚至是任何一个人提起过,那就是在蓝星上的某些已经失传的工艺上,多多少少的和喀式动力有着这么若似若无的关联,布迪“芯”中,总有一种直觉在告诉自己。也许自己除了在解开方舟的谜团之时,还能捎带的将喀式动力的秘密也给破解了。
布迪这点小心思从出发点上并不怎么高尚也不怎么有新意,可却的确解决了人类目前要跨入太空时代的最大一道门槛,这个门槛可绝没有那么容易逾越,要知道现在的人类别看每次巨型运载火箭都是成百吨的发射,可抛除那巨大的燃料消耗后,真正能运送到太空,哪怕就是低轨道的装备也就这么几吨、十几吨、几十吨而已,而这些重量中占据八成重量的都是厚实的保护舱体和里面的维生设备。真正能送上太空的人员只有这么寥寥数人,哪怕是鹰家最大的航天飞机,每次极限承载人数也不过就那么七个人而已。而且由于飞行速度缓慢,人员生活消耗的物资较为庞大。人类到目前为止也最多仅仅只能将足迹踏上三十多万公里的月球上而已,距离蓝星最近的星球火星,光一个往返数百天时间的消耗就是横亘在人类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
而喀式动力的出现却像一个云梯。或者是助推火箭一样极大的解决了人类跨越这道门槛的辅助品一样直接让人类迅速的跨入到了太空时代,每次至少数百吨、上千吨的小船虽然在真正的宇宙飞船面前显得极为渺小。可不要忘记,人类当年刚刚开始大航海时战狂风博巨浪的不正就是这些数百吨的小船吗?而且放眼整个星际。哪一个文明种族在刚刚跨入太空文明时不也是从几公斤、几百公斤到几吨、几十吨上百吨过千吨跨万吨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吗……小船虽小,但却是大舰诞生前的老祖宗!!而且只要人类跨过这道门槛,随着对附近太空的探索,周边星球资源的获得,前哨基地的建立……人类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会越来越快的加速自己太空力量的发展。
对于这些技术上的问题站在布迪身边的郑大校倒并不太明白,但他却很明白布迪潜台词中种花家今后所要获得的这些科技和生产技术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绝对会是种花家文明复兴的最大助推器,将原本还需要多年才能完成的事业以一个可怕的加速度快速实现。想到这郑大校身体有些不受控制的开始轻微的颤抖,而在远处,同样有一位人员也在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这些科技人员都没有问题,不过你所需要的船长、驾驶技术人员,应该从哪方面挑选比较好呢?”
郑大校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询问着这个新合作项目中不解的地方。
“这个……技术人员和生产建设人员倒好说,唯独你要留意的是操作技术人员,也就是像大副这样的中高级操作人员上一定要精挑细选。特别是船长。要有一定的太空知识、也要有一定的飞行驾驶知识,更需要有指挥操作过大型舰只的经验……这种综合性的人才似乎还真有些难得呢……要不就学习一下鹰家那艘船。操作人员上从潜艇部队中挑选……”
布迪掰着自己的小爪子数着几条相当重要的入选条件,而郑大校则快速的将这几条给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看着布迪所列出来的这几条要求郑大校也感觉这样的人才并不太好找。因此这才更能凸显未雨绸缪事前准备好的必要性。这百来吨的小飞艇别看在运输量上不大,但真正算上它的动力舱、生活舱以及还有货舱这些必要的舱室之外,整艘飞艇其自身长度通常也要超过百来米,毕竟太空船只的大小不能用传统吨位来做比较的。而更由于宇宙飞艇所使用的环境以及飞行特点的因数,需要它们在落地停靠时要像人类船只靠港一样的缓慢和精准,而在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