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如若你能下令,让你佛教门徒归顺大汉,从此听从我大汉朝廷的号令,那么我们可饶了你及你的佛教信徒。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汉军来到贵霜帝国,也并非是为了杀戮。我们,是为了让你们贵霜帝国的所有子民获得真正的文明而来,我们是为了和平而来。”
成功的挑起了佛教弟子的愤懑,赵云知道这个贵霜帝国的国师能听得懂汉语,所以回首直接对迦叶摩罗说道。
这些佛教的和尚,赵云也感受得到他们的气机,已经感应到当中的高手不少,百来个和尚,最少都有数十个和尚是一流高手。
这样的实力,哪怕是放在大汉,也算是一个顶级诸侯身边的高手数量了。没有人敢忽视数十个一流高手。所以,赵云一上来,就先激怒这些和尚,再与迦叶摩罗说话。
如果能够通过迦叶摩罗收服这些高手为大汉所用自然是最好。但如果不能,就必须要对他们施以雷霆手段,将他们镇压。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后患。
但是,赵云对于刘易的意思非常的明白,他也知道,这么多的佛教高手,哪怕他们现在受迫归顺大汉也只是暂时的,当大汉朝廷对他们的控制力稍弱的话,他们肯定会背叛大汉。而以他们的实力,也绝对会成为大汉的心腹大患,所以,赵云也知道,最好就是先灭了他们一批高手,再降服他们。
不过,事情做得也不能太过明显,不能让他们看得出自己的企图,要不然,想要收服这些佛教高手就会有点困难,最后,可能就得要将整个佛教铲除。这样的结果,不是赵云想看到的,也绝对不是刘易想看到的。
刘易也在私下与赵云谈过佛教的事。知道如果控制得好,佛教在将来,可以很有效的助大汉治理好整个印度地区,甚至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其影响力,甚至可以波及到整个世界。
所以,在挑起了佛教门徒的愤怒之后,赵云再拿捏这个已经深受打击的佛教教主。
而迦叶摩罗呢,这个时候,如果是打败他,让他感到无力对抗的刘易在对他说这样的话,那么他可能会死心,没敢有别的念头。但是,现在却是一员汉军的将领。他并没有见识过赵云、典韦等汉军大将的武力,并不知道汉军当中猛将如云,不知道武力不在刘易之下的大将众多。
如此,在看到他的佛教高手就在不远,极有可能一个冲锋就能杀到近前将他营救出去。这让他不由生出了一丝饶幸之心。
无论怎么说,迦叶摩罗一世之尊,又岂会轻易的向外来侵略者低头?哪怕他面对刘易产生了畏惧之心,面对刘易那种毁灭性的攻击面前,他惊惧得不受控制的求饶,可眼下,他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贵霜帝国的军马,以及,一向来视他为精神信仰的佛教弟子。
并且,又是面对群情汹涌的座下弟子的面前,迦叶摩罗心底里仅存的那一点自尊心让他难以屈服,难以低头,做不到下令让自己的佛教弟子向汉军投降。
另外,就是总的形势的问题。
汉军虽然说一路无阻的杀到了贵霜帝国的国教不远的鸣鸡岭之前,可严格来说,贵霜帝国与大汉还没有正式的正面交锋,还没有真正的决战。而作为在贵霜帝国影响力极其深远的佛教,在决战都还没有开打之前,迦叶摩罗在此刻也拉不下脸来命令自己的佛教向大汉归顺。
可以说,尽管昨日他能够因为惧怕而向刘易喊饶,可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之下,迦叶摩罗就算是死,他也不会低头了。如若他低头向大汉归顺,那么,他一辈子所树立起来的,在贵霜帝国的声誉及地位,会一瞬间跌到谷底,到时候,整个贵霜帝国的人,都会唾弃他。这种无论是从实际身份地位,还是从他的内心精神来说,都是不能够接受的。
刘易或者是赵云,也是看到了这一个情况,所以,才会直接将迦叶摩罗押上战场,引起佛教门徒的愤懑,然后,便有借口,将佛教的现有高手一网打尽。
当然了,刘易其实也不怕迦叶摩罗当真的没有骨气,敢在两军阵前向大汉归降。如前所述,他若敢在两军阵前向大汉归降,那么他在贵霜帝国的声誉就等于无,以后,就算他对大汉阳逢阴违,他的佛教也掀不起什么的风浪。自然,如果迦叶摩罗当真的敢在两军阵前向大汉投降,并喝今其佛教弟子也归顺大汉,那么,迦叶摩罗将来的利用价值也不是那么大了。成了贵霜帝国的背叛者,哪怕以后大汉将贵霜帝国压服,迦叶摩罗在贵霜帝国的子民当中,也不会再有声誉威望,恐怕也难以通过佛教顺治贵霜帝国的人。
可以说,汉军今天的举动,对于汉军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无论迦叶摩罗如何决择,他都在刘易、赵云的算计当中。
此时的迦叶摩罗,在听到了赵云对他之言后,他的确是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决择当中。当然,他也很清楚,这个时刻,他是绝对不能向汉人低头的。所以,他故作悲愤的样子喊道:“勿要多言,尔等恶徒,想让我们投降是不可能的。佛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惩罚尔等侵略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劝你们还是勿要多造杀孽,放下兵器,退离我们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