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超级科技强国> 第一百四十三章 锦州战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三章 锦州战役(1 / 5)

第一百四十三章锦州战役

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昆明。

整个一天,张蜀生都心事重重的,最高总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的,以为是战事牵动了这位西南最高领导人的愤怒神经。

北方的战事越来越吃紧了,不说南北两大'政府'的情报人员获取的机密情报,就是各大报社都开始纷纷发表一些预示着风雨欲来的战争专栏。

一些战地记者在获得张学良的准许,深入前线采访后,发现宁锦防线对面的日军与日俱增,借助望远镜,甚至能看到日军在构筑前进阵地。

而原本锦州上空以前一天也未必见到一次的飞机,如今却一会儿就飞过去一架。不管是日本人的飞机,还是张学良最新筹措的飞机,你来我往,没有开打,却陷入了一种大战前的诡异宁静中,都在做着最后的试探和侦察。

“日**心不死,宁锦防线将有旷日大战!!”

这个消息在大江南北不胫而走后,民众的忧虑又多了几分,不少著名的抗战人士更是连连发表文章,督促南北双方早日放下分歧,将军事重心放到东北战事上。

张蜀生回到家中时,看到何凝正和陆允言二人带着两个娘家带来的贴身小丫头在那里张罗什么东西,走过去一看,居然都是钱纸蜡烛这些东西。

“你们这是搞什么?”张蜀生一愣,虽然自己不反对封建'迷'信,但也是倡导科学观的,搞了半天,家里倒摆弄起纸钱蜡烛了。

“呀,慎行……”何凝最先抬头,看到张蜀生脸'色'不善,还以为他是不高兴自己两姐妹在家里摆弄这些'迷'信东西,不由戳了戳陆允言,两人对视一眼,都暗怪张蜀生回来太早了。

“好了,没事,我只是随口问问。”

今天是1月28日,原本历史上又一个屈辱的日子,一二八事变的‘忌日’,所以张蜀生情绪有些不高。不过,历史改变了,一二八事变并没有发生,而且,日本人在沪宁杭都没有什么大动作,连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没有向东南地区派遣,而是云集到了渤海。

除了加派两个航母和战列舰在内的特混编队外,日本人还向东北增兵了二个师团,使得日军在东北的兵力,已经和东北军处于对等地步。

原本历史上,这些师团都将是投入淞沪会战的,现在却云集东北,对于日本人的侵华心理有绝对预计的张蜀生,自然知道,东北必有大战。

眼看战争越来越近,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一二八事变没有发生,只能说明日本人将战略重心放到了进展不顺的东北。日军势要在东北打开一个缺口,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极其重要的平津一带。

原本历史上,锦州此时早已失守,天时地利人和全丢失的张学良也已经退到了北平。

可如今,张学良不但没有大踏步后退,反而接受了南方政权的建议,誓死不做民族罪人,一方面积极号召国民支援抗日,招募新兵,加紧训练;一方面四方筹措军费,采购军火物资;同时投入巨大的人力,用人山人海来日夜加固已经成为华夏生命线的宁锦防线。

为了节约成本,张学良甚至军事接管了几家水泥厂,日夜开工,生产水泥,然后全部运去修筑工事。

至于国内的支援,眼看张学良的宁锦防线经过几个月的构筑,初具规模,又有二十万东北军进驻,蒋介石也下令调拨了一批物资,在第一批100万银元抗战经费的基础上,又从三国拿到了一笔秘密抗战经费,虽然只是分配了一小部分到张学良手上,但也解了燃眉之急。不得不说,虽然蒋介石挪用了这笔贷款抗战经费的大部,但也给张学良提供了相当的资金支持,外加一批枪支火炮的拨给,也算是对抗战做了些事,没有摆摆手光站着看张学良火拼日本人。

除了来自社会各界、南京'政府'、华人华侨的支援外,张学良还得到了西南的巨大支持。

在第一批军事物资和资金后,张蜀生迅速组织了第二批军事物资,多达五万支步枪、一千多挺重机枪,三百多门大炮在内的大批军火,这次因为日军封锁华北海域,没有运抵天津港,而是取巧地直接运到了上海。

初时,蒋介石大喜,甚至在西南'政府'的军火船刚刚到港,就要派员接收。但结果却让他恼怒无比。

张蜀生虽然没有亲自前来,却随船送来了一大批报社记者,甚至连外国记者都有,在上海滩码头,西南'政府'的随船官员是联治'政府'外交部部长李宗仁。

在码头,面对东北军代表、记者、码头工人、上海滩市民以及南京'政府'接船官员,李宗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抗战之责,不分南北,凡我华夏子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西南虽远离东北,却也有抗战之决心。奈何交通不畅,无法派遣军队直接参战,只能以巨大之抗战决心援助东北张学良将军。

经过西南'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以及东北张学良将军三方联合商谈,抗战会谈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西南'政府'承诺提供第二批包括五万枝步枪、一千挺重机枪、一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