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唐少哲一再许诺,可是几位内阁大学士都不肯开口支持。*/www.//*1,将皇帝陛下置于险境,以玄门道术保护其安危,这是任何儒家子弟所不能接受的。
尤其作为此时的大明内阁首辅杨荣,虽然也知道当朝国师大人的神通神鬼莫测,可是却坚持认为玄门道术可以修身却无益于治国。
杨荣轻蔑的瞥了一眼唐少哲后,冷哼道:“国师大人何出此言?堂堂大明天子,岂能依靠术士手段依为干城?临兵斗阵,还是堂堂正正取胜方才不负泱泱华夏之名!”
尼玛,江湖术士骂谁呢?谁告诉你手持ak-47就不能堂堂正正作战了呢?早就听说杨荣此人恃才自傲,没想到居然敢于当面挑战修真上仙?之前不是一直合作的挺好么?
仔细想想后唐少哲才明白过来,之前无论他的任何行为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纵能惑人君于一时,也必然无法图万世。可如今看来,恐怕还真有些危险了。
若是此战成功,那必定会证明唐少哲所言不虚——奇技淫巧也并非不能登大雅之堂;若是此战失败,想必以国师大人神鬼莫测的手段必然也可以保住朱棣的性命无忧,可依靠玄门秘术保证皇帝的安全,今后会不会导致大明朝堂上充斥着黄老学说呢?
既然此战胜不能、败不成,那么干脆搅黄了拉倒。儒家子弟,向来要不避嫌疑才行。
其后金幼孜也向朱棣躬身道:“陛下,兵凶战危沙场无情,实非万乘之君轻易涉险。今天下大治,陛下只需垂拱而治,何必亲身犯险?不若遣一上将出马,以为上策。”
就连素来八面玲珑的杨士奇也随后欠身赞同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天下安危系于吾皇一身,陛下不宜亲征!想必以唐国师神迹火铳之利,无需陛下亲临也可胜战回朝。”
不过朱棣并不赞同这些意见,直接挥挥手:“朕得登大宝,从未讳言兵凶战危之势。今日神机营大成,朕当为后代子孙奠万世之基。煌煌大明,既以日不落帝国面目示人。朕身为天下共主,又岂能无所作为?何况讨平北元余孽,也正是先帝平生之恨。”
“说的没错啊,陛下。想必明太祖阁下的在天之灵,也会因此欣慰不已呀!”唐少哲恨不得朱棣以最快速度出兵开战,所以立时开口赞同。
“陛下,万万不可轻动呀!”杨荣向来不掩饰自己的态度,连连躬身道:“昔日陛下出征,京师三大营无数虎狼子弟尽皆供以驱策,然今日三军合并,陛下还要慎重。”
“是啊,陛下。虽然神迹火铳在训练中一切如常,可战时如若出了什么意外,那就为时已晚了。京师三大营如今尽皆以神机为名,已不复当年互成犄角之势了,望陛下三思!”
金幼孜的意思是如今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合三为一了,因此丧失了优劣互补之势。万一神机营的神迹火铳不慎出了意外,那可就真的乐子大了。
眼前杨士奇还待开口进言,朱棣已经竖起单手阻止他继续说话:“不用再说了,朕意已决,七日后正式出兵。幼孜和士奇随同出征,勉仁留守京师负责粮草供应,其余诸事以太子监国临机处断!此番一战,不能荡平塞外、洗涤宇内,朕誓不还师!”
三位内阁大学士虽然并不情愿朱棣亲征塞外,可是此时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明成祖的脾气他们都清楚得很,既然做出了决定那就绝对不会轻易更改了。
不过虽然认了,却不能不怒目圆睁瞪着唐少哲以示生气。正是此人挑唆,才最终将朱棣再次引上了战争之路。子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拿出神迹火铳改善国防装备没有错儿,可是主动开战却不是个好事儿。虽然之前朱棣也曾在唐少哲的教唆下发布了分封天下诏,可那个顶多算是为大明制定未来国策而已。
实际上相比神迹火铳,内阁诸位更关心那些高产作物的普及。只有全面普及了高产作物,大明才不会因为经常征战而最终衰亡下去。
谁也没想到,朱棣的分封天下诏居然是说打就打!这不是扯淡吗?您这几年打仗也太频繁了吧?除了靖难之役外,哪次不是动员了数十万大军和民夫?
也就是说,只有靖难之役是一隅抗全国,其余都是调集绝对的优势力量欺负敌人!不但是因为有这样的本钱,而且也因为有这样的需求。
可是眼下,居然又准备恢复以少量军队出征作战的先例。这怎么能行?
堂堂大明皇帝陛下,率军亲征居然只带10万将士,这未免也太寒酸了些吧?
“罢了,内阁便以神机营10万将士作为标准供给粮草,此次出兵不征民夫,不发徭役!想必以此些微消耗,断不会伤及国本。”朱棣最后为此次讨论一锤定音。
此言一出,内阁三位大学士全部都放眼过来,死死盯住唐少哲不肯放松。
若是如此大战当真可以不征民夫、不发徭役的话,那确实消耗不多,也不会动摇国本。大明永乐朝虽然征战频繁,可是为10万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还是小菜一碟的。
不过,虽然10万人马的粮草不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