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世民的大军抵达前线,面对王世充的安排,李唐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古时候打仗,阵法谋略、行军规矩这些自然是要懂的,但是山川地理,地缘政治也一样不能落下。
这次唐军东出征伐王世充,李渊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外交手段来保证这次行动的顺利进行。
他一方面交好突厥这个北方割据势力,来保证他们的政治站位不会歪向王世充一方;另一方面,又去信河北窦建德,以探知他对此战的态度。
毕竟,在此前因为王世充毒杀杨侗的事情,他们至今交恶,李渊并不希望这位王世充的邻居掺和这次的战局。
虽说李渊在有些事情上是有些难以理解,但现在这个情况,还真的需要一个有足够话语权的人来坐镇后方保证供给,同时维持各方关系,处理好外交事宜。
说到洛阳,就不得不提到它独特的地理位置。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只听这些这些描述,就知道,洛阳实在是个好地方啊。
所以,数百年来,乱世之中,洛阳是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太平年间,因为洛阳在交通来往上的优越性,他也会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曾经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周围有三条大河流——黄河、洛水和伊水,这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地形成了一个盆地——洛阳,就处在这个盆地之中。
洛阳周围还有几座山脉——邙山山脉、嵩山山脉、熊耳山、崤山、伏牛山脉。
周边也有很多重要关口。
北边的孟津关、南边的巩县、龙门、镮辕关、大谷关,以及两个重要粮仓:洛口仓和回洛仓。
王世充就把自己的嫡系安排了这些关口的地方。
洛阳城池坚固粮草丰足,只要他能守住这几个关口,他就能把远道而来的唐军耗死在这里。
因此,王世充的基本思想就是——固守疲兵,一方面守住洛阳,一方面保证河南基本盘向洛阳的后勤供给,就在洛阳耗着李世民。
他是这样想的,但是李世民想不到吗?
相对应地,李世民也知道,强攻洛阳是下下策,任何将领,都想以最小的的代价来赢得战争的胜利,他不想把宝贵的有生力量消耗在攻城战上。
李世民打算先试探一下王世充兵力如何。
因此,他派出先锋军罗士信包围慈涧,自己率领一只轻骑去周围探测地形。
这只轻骑,就是后世著名的玄甲军,是李世民手里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皂衣玄甲,左右两队的统帅也都是猛人——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
李盛有一点担心,在历史记载中,李世民在去探测地形的过程中曾经有很多次,都不巧地遭遇
了王世充的主力部队,虽然最后都是转危为安,但是,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啊。
他试图确定是哪一次外出发生的事情,但没能成功,因为最近一凤经常带着骑兵部队出去,他也不能一直拦着啊。
这一次,李世民跟之前一样,就带了千余人,李盛跟着出去了好几次都没事儿,那种警戒感也消散了很多。
今天像往常一样,李世民带军往远处去勘测地形,但是今天的一凤运气就不太好,遇到了地方主力军。
为什么系统不播报呢?
对此,李盛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的主系统给他们开了大会,强调它是资料收集系统,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他会在必要的时候提醒并且采取措施保住宿主的命;但它不是战场辅助系统,不能一直帮助宿主躲避敌人,这样不利于战争场面多样化。
于是,李世民就猝不及防地跟对面的单雄信对上了。
看着对面那黑压压的一大片,李盛头皮都有点发麻,怎么倒霉到这种地步啊?
两边一打照面,那边单雄信就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围了上来,打算把这支唐军吃掉。
真是狂妄,带这么点人居然就敢出来乱跑,还跑这么远,真是天将功劳啊!
单雄信对比了一下两方兵力,自觉优势在我,于是信心满满地冲了。
李世民也惊了一下,但是他毕竟身经百战,见多识广,于是迅速稳下来,组织己方军队迎战。
此时,两方兵员的战斗力差值就显示出来了,李世民这边虽然人少,但能留名后世的天花板级别的骑兵队,那战斗力绝对强悍,虽然被单雄信的军队围住了,但是这支骑兵队硬是冲出去了。
李世民还让大军先撤,他亲自殿后,手持一把大弓,连射连中,敌军不得近身。
这弓有多大呢?
唐代骑兵用的是角弓,使用木材、牛角、动物筋腱胶合而成,形制结构更紧凑,能量效率高,适合在马背上使用。
后世没有关于太宗执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