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来了,那就好办了,眼下的情况如何解决,你得想个方案出来。”背锅扛雷的人总算是过来了,谢天谢地你来了……
“一定要把咱们厂的口碑扭转回来,还得把唱衰农村经济的论调驳斥下去!不然的话,在负面舆论的影响之下,即便是上马了农用车项目,销量上也会受到影响,千万不能马虎。”王德发特别叮嘱。还行,不愧是一把手,站得高,看得远,能看到这么一层,的确是有点战略眼光。
“来,二位,看一下,这是我刚写好的新闻稿,准备明天一早就发出去,二位刚好都在,都看看,有没有需要润色的地方。”
沈临风眯笑着把草稿纸给到了桌面上,三页稿纸,龙飞凤舞的书法自由刚猛,透着一股瘦金体的感觉,乱而有序,看似潦草,实则每个字都清晰可见。
这就是瘦金体独有的特色,沈临风曾经也是专门临摹过书法的,天下书法千万种,唯独钟爱瘦金体。
宋徽宗当皇帝的本事一般般,彻头彻尾的昏君一个,可他在书法领域的造诣,堪称帝王界的独一档,文学界也得占有一席之地。
把治理朝政的心思全都拿来练习书法,可不就比其他皇帝“强”嘛!属于不务正业的典范。抛开他当皇帝的一面不说,单论书法,沈临风是很喜欢他的瘦金体行文风格的,笔锋刚劲有力,棱角分明,如果他当皇帝也如同他书法那样硬气的话。
兴许,他在历史上的口碑就不会如此之差了,倒霉催的靖康之乱也不会出现了,老天爷给了他独步天下的书法,可也拿走了他治理朝政的能力……可能,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当上皇帝吧,通过他在位期间的种种所为来看,确实没有个皇帝的样子,比起做皇帝,他应该更想成为一个文学家。
草稿纸还有整段划掉重写的痕迹,看得出来,确实是草稿,沈临风刚写完就拿到了王德发办公室里,他知道,如果看过报纸的话,杨铭山一定会在这里。
果不其然,跟自己想的一样,他确实是在这里,正在跟王德发商量对策和方案。
王德发特地戴上了老花镜,借着太阳从窗外透过来的阳光,仔细端详着沈临风的草稿,不禁间,竟然看得入迷了。
“小沈,这、这真的是你写的?”刚看完两页,王德发便觉得不可思议。“没有请人代笔?”
“那是自然,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捉刀写出来的,所有内容,无一例外。”废话,如果不是我写的,难道是你写的不成!
这么优秀的新闻稿,你们能写得出来?开什么玩笑!论起写稿子,画大饼,我沈临风那可是专业的!
没看完一张草稿之后,王德发就会递给一边的杨铭山,一把手先看,看完之后才能轮到二把手,这叫规矩。
“不错,写得真到位,逻辑、分析,前景,简直无懈可击,教科书式的反击稿!”这是杨铭山看完之后给出的评价,如果硬要挑问题的话,那么就是错别字太多。除此之外,别无硬伤。再者说了,他们俩哪里懂什么农村经济学,妥妥的纯外行!他们对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
有关于政策的解读,基本上来源于县里的参议会上。可会开的再多,也不曾研究过农村经济,所以,他们不是外行的话,那是什么呢?
沈临风的这份反驳文案里,总结起来就是两个观点,一个是不认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会消亡。二是质疑一味城市化真的会有好处吗?
首先说第一点,沈临风在文里指出,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确实是会给农村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未来会在农村形成“空巢老人村”的局面。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是忽略不掉的事实,也是必然会发生的实际情况,无法避免,也避免不了。
但是呢,城市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留下,目前大范围农民工进城,是因为城市发展初期太需要劳动力了,可随着城市发展的中后期到来,在初期农民工团体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无法适应城市化生活的人口被迫重回农村,补充农村劳动力。
农业也不会像唱衰农村经济的文章说的那样转移到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成为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基地。
沈临风这篇文章三千字,其中有一千字是在批判这种说法的荒谬性!农业是立国之本!粮食是国家之基石!自古以来,得粮食多者得天下!
不会有谁会傻乎乎地把粮食的供应权交给其他国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靠不住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联盟是最靠不住的,尤其是把至关重要的口粮交给他国,简直是扯淡!荒谬至极!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平和发展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不假,但世界格局之中,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明争暗斗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在这种危机存亡的关口,把粮食的主动权让出去,这种行为将简直不可理喻!
沈临风这番驳斥之言论,不说是醍醐灌顶,也得让眼前这二位拍手叫好!“都说居安思危,我